贵州省遵义市大力推进红白理事会建设

时间:2021年12月15日信息来源:遵义日报社 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遵义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建立红白理事会为载体,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破旧俗,去陋习。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这样的场景曾在农村屡见不鲜。去年以来,遵义市大力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并把红白理事会制度纳入村规民约。目前,全市建设镇级红白理事会254个、村级红白理事会2082个,实现镇、村红白理事会建设全覆盖,做到了操办红白事全程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场所办事,在服务群众的同时有效遏制了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
 
前不久,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村村民周邦君为年满80岁的父亲办寿宴,一场酒席下来花了不到1万元,他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老规矩操办,还得外借2万元左右。
 
凤凰村通过召开3次村民大会,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每桌餐标不能超过500元,非亲人员随礼不超过200元;单方婚宴不超过50桌,寿宴不能超过40桌,60岁以下不办寿宴。
 
为解决群众正常红白喜事需求,余庆县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在子营街道积善社区、石洋湖社区,龙溪镇红军社区、敖溪镇胜利社区建设4个婚宴办理场所,共有使用面积6000平方米,以往沿街办酒席的不文明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滥办酒席的风气得到遏制。
 
针对天价彩礼、婚闹、请哭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陋习旧俗,遵义市积极引导群众,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志愿服务队收集群众诉求,建立相应台账,经过讨论分析后,草拟《红白理事章程》,再经各村(社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充分利用广播、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提高群众知晓率。
 
同时,红白理事会对部分不遵守村规民约的人,按照村规民约进行监督,得到群众赞许。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长效自治机制。
 
如今,在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正逐步成为遵义市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正民风,树新风。湄潭县抄乐镇率先推出“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章程,带头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惩治滥办酒席,树立文明新风。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婚丧事宜“六不六示范”》承诺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该镇办理红白事“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的做法推广到湄潭县,深受群众欢迎。
 
习水县土城镇华润希望社区成立文明迎亲队,以传统礼仪集中庆祝的方式倡导文明新风;黄金湾村组建“土城姑娘”志愿服务宣传队,既发动群众开展文明宣传,又充分发挥群众全程监督作用;回龙镇、坭坝乡积极推进“喜事堂”试点建设,倡导喜事集中办、群众共参与的文明婚庆新风尚。
 
习水县文艺工作者根据真实案例创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移风易俗主题小品、三句半等,通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文化下乡活动、抖音等新媒体以及农村小广播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宣传引导。
 
播州区三合镇马坪村党总支围绕乡村治理主线,积极倡导“自家事情自家办、和谐马坪人人建”理念,修订马坪村《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爱心人士、退休人员等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其加入包括红白理事会在内的“五会”志愿者队伍,通过新时代家风理事会、公共卫生监督理事会、文化传承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提升群众法治素养,树立良好风尚。
 
目前,遵义市各地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2082个,139个村(社区)被确定为“贵州省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村(社区)”。
 
随着遵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得到持续涵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明力量。(记者 石影)
(编辑:高峰)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