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减”,在劳动中成长

时间:2021年12月13日信息来源:海宁市文明办 收藏此文 【字体:

“劳动最光荣。”多年来,海宁市谈桥小学立足农村,在学校“快乐生活,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在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指导下,坚持五育并举,重视新劳动教育。在学校“三会六尚”总课程群的引领下,建起具有一定特色的“劳动情韵课程”,落实“文明”核心素养。包括:校园日常劳动、家庭生活劳动、农耕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工匠劳动多个课程板块。
学校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学生必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精心设计并实施农村小学新劳动教育“三阶三育”新样式实践研究。结合学校实施多年的感恩教育基础课程,经过统筹规划,使学校劳动教育形成“调查研究”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成果展示”阶段,简称“三阶”。同时围绕新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形成“情”、“能”、“习”三大目标,简称“三育”,使劳动教育实现了从特色承载走向浸润滋长,从空洞乏力走向入境入情,从刻板单调走向完整全面的全面转向。
学校还精心开辟“四季童耕”劳动实践基地,由各班认领“责任田”,结合二十四节气进行果蔬和花草的种植与养护。这块小小的“农场”,成了校园最具人气的地方,给师生们带来了无穷乐趣、也给校园带来了无限生机,成为校园一道独特又美丽的风景线。学校师生在经历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劳动技能,增长了生活知识。在管理和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提升了集体意识、节约意识和珍惜意识。同学们在农场里挥洒汗水,充分感受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充分体会到了收获的甜美。
同时,学校还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劳动教育成长档案袋,通过四维一体评价、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保留学生在劳动过程的照片、作品和学习成果等痕迹,为每个孩子打造专属的劳动记忆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每学期,学校还会开展一场劳动技能大比武。穿系鞋带、折叠衣服、整理书包、包水饺、缝纽扣、烹美食等等,人人参与,优秀者得蜗牛章,并记录在劳动评价记录卡上。同时学校把劳育纳入“五好少年”的评比上,助力文明习惯养成,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2021年10月3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五版“教育”版,专门推出重头报道《在参加劳动中收获成长》,海宁市谈桥中心小学组织小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的场景光荣入围。
 
(编辑:孙磊)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