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藏贵州大山深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怎雷
中新网三都11月20日电 题:探访藏贵州大山深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怎雷
裴江文 记者 张一凡
“我们家一年要过很多个节,水族、苗族的节日都过,很热闹。”韦金德告诉中新社记者,这是因为水族的韦金德家有一位苗族儿媳妇。像韦金德这样由2个民族组成的家庭,在怎雷村还有几十户。
怎雷村坐落于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外50余公里之外,三都县是中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而这个用百度搜索一共才9个词条的怎雷村,却拥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庄。
自建设部2003年评选出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怎雷村和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一同出现在第五批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榜单上,这一批入选的村庄共有61个。
水族与苗族混居的怎雷村坐落在半山坡上,由四个自然村寨构成,由于地势关系,四个寨子中间隔着层层梯田,对面呼唤能应声、见面行走需半日,村寨间有石板路连通着每一户人家。
村里一座座坐东向西的木屋依山而建,青瓦覆顶、全木结构,分一楼一底,也偶有两楼一底,这种建筑形式被称为建筑学上称作“杆栏式民居”,考古学家最早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大量发现。村里这些木屋大多底层为杂物间或者猪、牛圈,上楼的楼梯一般设置在顺山面一端,上置向上开的盖板,形成一道安全防护门,可以防野兽和盗贼,村里人说300多年前他们的居屋就是这样的结构。
“我们有200多户1000多村民,以水族为主。”怎雷村村支书钟友华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在秦汉以前,中国南方是百越族群的生息之地,水族被认为是由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演化而来。
“村里最被人称奇的就是这几百幢保存完整的木屋、禾仓(粮仓)和水族文字‘水书’,这也是我们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名村的原因。”钟友华说道。
禾仓(粮仓)对于当地人来说非常重要。在水族有着“不管有房、无房,都要先盖禾仓后修房”的传统,禾仓建造方式与住宅基本相同,这里每家有一个以上粮仓。
被誉为象形文字“活化石”的水书,在怎雷一些村民家可以看到。这些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等文字,一度被视作甲骨文和金文同期的古老文字。钟友华告诉记者,这些“文字”符号就是大多数水族人只能通过前辈的口口相传学习和解读,大部份水族人会说,却看不懂文字,更不了解其中含义,“水书”只有被称为“鬼师”或“师人”的“水书先生”才通晓。
正是这200余栋保存完好的‘杆栏式’民居,100多栋较大规模的禾仓,还有‘活化石’之称的水书,让怎雷村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
过去从怎雷村到镇上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县城。现在,一条大约5米宽的水泥硬化路,从县城一直通到了村门口,从县城到村里只需要1个多小时,“生活方便多了,我们可以打手机与外界联系,还可以通过卫星电视收看许多外地节目。”怎雷小学教师韦刚辉感叹着身边生活的变化。
11月的贵州,初冬的阳光温润,怎雷人安祥地进行着日常生活,除了记者,没有一个外来的人,这个有着3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美誉的小村,仍然藏在苗岭以南的都柳江上游和樟江支流流域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静静地守候着光阴流逝。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推荐文章
-
谋服务同心相向 观胜
【焦点关注网www.315-jdgz.com北......
-
邢长民博士
邢长民,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博士......
-
北京疆农发商贸有限
北京疆农发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销......
-
广东佛山新时代文明
近日,广东佛山大镇社区新时代文......
-
邵阳宝庆山庄酒店管
邵阳宝庆山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