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艺术发展报告》指《小时代》“伤风败俗”

时间:2014年07月13日信息来源:中国文化网 收藏此文 【字体:

 由中国文联组织编写的《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26日在京首发,其中的电影艺术发展报告直截了当地痛斥了电影《小时代》的“伤风败俗”。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中小成本影片的创作存在着叙事弱、内涵弱、人文关怀差和青春题材多但涉及主题窄的特点。
  叙事依然是“短板”

  电影艺术报告主持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康健民说,2013年的中小成本影片创作在叙事方面,暴露出缺乏叙事“原型/原创”特质,叙事风格不统一,叙事类型化特质不鲜明等问题。

  报告举例说,《一夜惊喜》《分手合约》等“小妞电影”多借鉴美国同一类型片的“模板”加以本土化的情节改装,在艺术气质上还存在不协调之感,作品直指人心的情感感染力被削弱。根据热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风格上还不够统一,叙事节奏亦有断裂感。《小时代》重场面轻情节,情节显得矫情而单薄。

  报告说,即使像《全民目击》《无人区》这样类型化比较到位的影片,在叙事的逻辑关系、心理动机等叙事环节上也存在瑕疵。

  缺乏人文关怀与批判精神

  报告指出,在影片的内涵层面,《大明劫》《兰亭》《爱·回家》《美姐》等影片以难能可贵的艺术创作精神,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并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但是,许多中小成本影片普遍缺乏深层的力量感,缺乏对现实的人文关怀,缺乏反思与批判精神。 

  报告举例说,《北京遇上西雅图》虽然涉及小三、月子中心等敏感问题,但影片仅止于布设题材的噱头,缺乏真切的现实感与人生感;《中国合伙人》在表达励志、圆梦的主题中,仅仅触及世俗的道德拷问与世俗化的情怀感动,并未能深入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中,揭示复杂人性的嬗变、书写对人性的批判。 

  报告更是痛斥了《小时代》的“伤风败俗”:以物质与欲望架设的“伪现实”,发散着充满商业气质的主观化、个人化情趣;影片以物质化梦幻的“现实”替代了厚重复杂的真实现实,以扁平化、符号化、庸俗化的人物形象肤浅地诠释友情、爱情和青春,使影片内涵呈现了某种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的偏颇。

  青春题材集中却主题有限

  报告指出,2013年的中小成本影片虽然题材样式比较丰富,但青春题材明显比较集中:《致青春》《小时代》《中国合伙人》《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有种》《等风来》等。

  康健民说,2013年推出的青春题材影片数量不少,但艺术质量上佳的不多。“许多影片缺乏内在的情感动力和创造性的艺术特质,并且,这些影片主题多集中于青春与物质、青春与爱情、青春与怀旧,实际上,青春所涉及的不仅仅只有这些,青春片应承载更丰富的‘多义性’,应包含更多的价值,折射更深层的哲理。”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