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时间:2014年06月20日信息来源:河池日报 收藏此文 【字体:

        河池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长寿之乡,全市自然资源丰富,其中九万大山就有药用植物1530多种,得天独厚的医药资源,造就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壮医、瑶医、仫佬医、毛南医等民族医药。

  近几年,随着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视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自治区和河池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的全面实施,我市中医药壮瑶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家中医民族医医院,13家综合性医院设有中医科,其中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医院还开设有瑶医科,并申报建设为自治区重点专科;11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750家村卫生室能开展中医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民族医科建设率达71%;全市共有中医民族医药人员500多名,中医民族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1000多张;大力建设了18个广西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并在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推广应用5种以上的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成立了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计划和方案,并在市卫生局独立设置中医科。部分县、区还设立了中医药管理局和仫佬医药管理局。同时还根据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十大重点工程,结合我市实际,科学规划种植各类中药材。截至2013年底,已种植有石斛、郁金、金樱子等26种中药材近10万亩,产值达6841万元。

  为抢救濒临失传的河池民间医药,市卫生局积极争取资金,组织专家深入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巴马、南丹等县(市、区),历时2年,走访了21位民间名医,将相关信息录入《广西中、壮、瑶等民族民间医名册》。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支持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组织了由卫生部门牵头,中医和仫佬医师组成的工作组,历时6年,挖掘、整理了298种病症、3455条验方、308种常用仫佬族药物、26种仫佬医特色诊疗技法和生理病理编入《仫佬医药》;投入中央补助资金100万元,在全市针对中药、壮药、瑶药资源全面开展普查,完成了标本盒种子种苗的采集处理,并整理录入国家级自治区海洋中药普查信息数据库;以我市建设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为契机,不断完善全市中医药民族医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了长寿养生文化体验活动,并指导巴马瑶族自治县在长寿博物馆开设常态的长寿养生文化讲座,向国内外游客解析中医养生奥秘,推介河池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和长寿品牌。

  “民族医药是中华医药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的瑰宝,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壮医、瑶医服务,即是医改的重要措施,也是造福于民的实事、好事。”市卫生局局长韦东禄说,针对民族医药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我市发展民族医药事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卫生部门将积极作为,发挥河池的优势和特色,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层面的支持,努力突破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多渠道发展和振兴民族医药,坚持壮瑶医药、中医药、西医药相互促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维护人民健康。(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权晟)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