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以“绿”为底 绘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画卷

时间:2020年03月28日信息来源:云南文明网 收藏此文 【字体:

普洱:以“绿”为底 绘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画卷
生态宜居,绿色共享 普洱日报记者 王承吉 摄

清晨6点,东方泛起鱼肚白,整座城市还“睡意惺忪”。在普洱中心城区一幢10层楼顶,网名为“茶城红”的摄影爱好者已蹲守多时。他不住地调试手里的相机,等待着一场天地姻缘的际会。清晨的阳光“唤醒”了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穿梭的城市人,一片片连绵的茶地逐渐显现,被镀上一层金黄,“茶城红”按动快门,拍摄下了一幅幅“普洱绿”“普洱蓝”,刷爆了他当天的朋友圈。

在普洱,像“茶城红”一样的“摄友”有很多,他们捕捉“普洱绿”与“普洱蓝”的每一次惊艳亮相,也成为普洱这座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的见证者。

“在楼顶也有最美的‘蓝’和‘绿’,很难得。”“茶城红”告诉记者,只有在普洱,他才有这样的好“运气”,随时邂逅“普洱蓝”,并且天天都能在“绿海”中翱翔。

坐城观山,推窗见绿,仰望蓝天,俯掬清波……普洱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推动形成优美城乡形态、健康生活方式、绿色消费的大格局,实现城市和谐宜居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绿色崛起 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普洱抓住建设“生态宜居之城”这一关键,从规划引领、生态保护和环境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重塑城市空间布局,为城市生态宜居开辟空间,描绘美好图景。

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将8000人迁出生态功能区,建立自然保护区14个。在普洱市10区县中,景东、镇沅、孟连、西盟4个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积极申报建设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从2017年的69.4%提高到70%;率先完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90%以上的生态系统和80%以上的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保护,形成多样化生态环境系统;出台相关实施意见,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林产业、生物药和大健康、文化旅游、数字经济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升绿色发展能级,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

宜居之城需要精细化管理。普洱市一方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提升停车、公厕等服务设施水平,城市功能得到了较大完善。全力加快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原则进行提升,打造了一批靓丽的城市景观亮点。另一方面强化卫生、交通等城市秩序的综合治理,推进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强力治理中心城区乱排油烟、污水直排、城市噪声、渣土漏撒等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问题,营造了整洁、有序、优美的城市环境。同时把城市周边村庄纳入城市建设管理,将城郊接合部、城中村等一并规划建设,实现了与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和共同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最美特色小镇”“中国十佳绿色旅游城市”“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康养城市”。“生态立市、绿色发展”,让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普洱更加“好在”,一步步地成为居者自在、闻者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城。

绿色发展 建设健康养生之地

如果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普洱人的生态福利,那么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则让“健康养生”在普洱触手可及。普洱市委、市政府将普洱当作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打造,支持全域旅游和大健康产业多规合一,构建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核心内容的“一心两轴三区两点”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全方位打造“民族文化万花筒、自然景观大观园、健康生活目的地”。

“养在普洱”,旅游与医疗、体育、生物保健等相关产业不断融合,融创、东软等企业与普洱在医疗健康、康养度假、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百里普洱茶道、茶马古城旅游小镇等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设,着力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打造出景谷芒卡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倚象山茶旅汽车旅游营地等一系列养身、养心、养神的精品旅游产品。“中国普洱茶节”“端午百草根节”等节庆,向游客传递着普洱茶饮文化、食疗药膳、药源同饮文化。同时,普洱正积极构建中部思茅—宁洱茶文化休闲养生区、北部景东—景谷—镇沅山水生态休闲养生区、西南部澜沧—孟连—西盟“绿三角”原生态休闲养生区。

近年来,普洱市重点开发优质特色天然药用资源,促进普洱特有药用资源的本土化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支持大唐汉方、淞茂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生物医药品牌,基本形成一条从种植、初加工到成品药的产业集群。美丽乡村和景区景点建设也取得了新突破。茶叶、咖啡、石斛等特色庄园不断发展,形成了集康养文化、民族风情、山水田园、高端民宿为一体的旅游特色产品。

钢筋水泥的丛林需要绿意的点缀,城市的美好生活少不了诗意的栖居。普洱,正向着集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大步迈进,以更多优质文旅大健康产品供给,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绿色传承 守护普洱茶文化之源

普洱因茶而兴、因茶而名。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记忆。只有做好“茶文章”,守护好普洱茶文化之源,普洱才能实现城市和谐宜居、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千亿云茶产业”战略,着力推进“普洱茶文化之源”建设,以建设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为方向,建立普洱市茶产业发展标准化体系,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对此,普洱在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抓“互联网+”上狠下功夫,建成了一批生态有机茶园,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了一批产业服务平台,推出了一批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的“四有四可”名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同时,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信息化技术相结合,高山茶园专业合作社、龙生茶业公司、原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实现可视化安防预警、土壤环境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智能联动、安全生产追溯管理;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使用区块链技术,通过NFC芯片将普洱茶饼独特的纹路特征记录与数字“身份证”匹配,为每一饼普洱茶配上身份标识,从源头上确保茶饼实物与数字信息的唯一对应关系,实现每一饼茶叶从茶饼压制、成品包装、仓储入库、销售流通等环节的全程可追溯;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交易机构合作,支持有实力企业自主创建电子销售网络,现有150余家企业注册开店,上线产品达1948个,“互联网+”成为普洱走向世界的新“茶马古道”。

澜沧景迈山,保留着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种植千年万亩古茶林,同时,地下也埋藏着储量达22亿吨的铁矿。普洱市委、市政府慎重研究后决定,以保护古茶林生态资源和民生福祉为重,放弃开采铁矿。目前,景迈山古茶林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当城市融入大自然,蓝天白云日日得见,绿水青山成为窗外平常风景,健康养生触手可及,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才能温暖每个人的心。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普洱将以披荆斩棘的决心和魄力,用生态画笔,绘就着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画卷。(普洱日报记者 王博喜莉)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