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一颗红心永向党——记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

时间:2020年03月26日信息来源:西海都市报 收藏此文 【字体: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一面面党旗、国旗挂满街头。7月底的玉树,是一片红色的海洋。此情此景,让一位康巴汉子倍感荣光。

  70年前,他的曾祖父土登宫保带领族人一心向党,为人民解放军支援战马、兽皮,积极促成玉树和平解放,在玉树囊谦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60多年前,他的祖父彭措旺扎开创了藏区“百户”入党的先例,他将自家的48条步枪以及家中的物资交给了解放军。

  35年前,他的父亲东坝阿宝主动递交入党申请,将自己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9 年前,他还是一名中学生,两次递交请战申请,愿与人民解放军一道奔赴玉树抗震救灾一线,救助同胞。

  他就是西部战区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从康巴小伙转变为陆军战士,从排长成长为优秀的骑兵指挥官,他在强国强军思想的指引下,牢记“听党话跟党走”的族训,坚定从军强国之志,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红色的旗帜

  “你太爷是党的好干部,你爷爷也是。”从小走在路上,尼都塔生好几次被陌生人拦住,然后一阵夸赞,这让他对祖辈们心生敬意。父亲东坝阿宝听说后,让他专心学习,踏实做事,勉励他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或是一位通晓藏汉文化的党员干部,为老百姓服务……

  2008年,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在玉树招收一批藏族学生,这是军队院校民族中学第一次在玉树招生。15岁的尼都塔生得知消息后十分兴奋,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他被录取了。

  2011年,尼都塔生中学毕业,考入原昆明陆军学院步兵指挥专业学习。入学前,父亲东坝阿宝与尼都塔生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要求他遵循“听党话跟党走”的族训,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为最重要的事。

  玉树解放前,东坝家族曾是囊谦千户下属四个“百户”之一,与其他“百户”轮流执掌大权,办理政事。在面临数次重大抉择时,东坝家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北平、西安、兰州等地先后解放,青海解放在即。这让地处偏远的玉树人心生惶恐,不少“百户”携家眷及百姓离开当地。

  尼都塔生的曾祖父土登宫保反复甄别传闻真假,毅然和囊谦“千户”一起携千匹骏马、百张兽皮前往西宁,支援解放青海的部队,积极促成玉树和平解放。

  走到半路上,西宁解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听闻他们前来,专门派卡车将他们接到西宁,正式接收物资并表示感谢,还向“千户”“百户”每人回赠了一面五星红旗,土登宫保的儿子彭措旺扎也收到一件军便服、一条军皮带。

  1949年 10月 1日,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对中华民族而言,这是获得新生的一年;对土登宫保而言,这是为玉树群众找到主心骨的一年。

  新中国成立的日子,正是土登宫保带着儿子彭措旺扎,跟军管会干部一起前往玉树的日子。一路上,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过黄河源,翻越巴颜喀拉山口,横渡通天河,抵达玉树。一路上,尼都塔生的曾祖父土登宫保骑着马,将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挂在长枪叉子上,展示给沿途牧民。

  11月 2日,玉树和平解放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土登宫保等部落头人分别致电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热烈欢庆玉树解放,并表态“今后愿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为建设新中国新青海而努力”。

  1949年年末的一天,天寒地冻,而土登宫保家里比过年还喜庆。全家人身着民族盛装,开始了盛大的升旗仪式。从那天开始,在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的映衬下,一面五星红旗在东坝人心中冉冉升起。

  东坝族人嘎德才仁听父亲说过升旗的场景,那天数百名牧民前来围观,有人不解。土登宫保解释说,这是一面共产党解放军赠送的红色经幡,今后它将带领藏区牧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1952年,土登宫保到内地参观,目睹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切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心为民”。回玉树途中,他病倒了。弥留之际土登宫保给儿子留下遗训,今后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尼都塔生从未见过祖父彭措旺扎,更没见过曾祖父土登宫保,但通过家族的耳濡目染与邻里的口口相传,祖辈们一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信念早已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考入军校,尼都塔生成为“东坝家族”走出的第一位军人。他秉承祖训,两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大三那年,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尼都塔生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消息传回玉树,全家人欢欣鼓舞。

  “不错、不错、不错。”电话那头,一向严厉的父亲东坝阿宝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红色的信仰

  冬天里,一卡车一卡车的牛粪、煤炭不断拉到了彭措旺扎家门口,数十名牧民快速把燃料搬进了房子里。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走过玉树街头,很多人被这样的场景深深吸引。

  走进彭措旺扎的家,几间土房子里挤满了十几名牧民,他们正挤在一起吃午饭。几十分钟后,他们先后出门,去了州政府、州农牧局,还有银行……

  他们不是彭措旺扎的亲戚,而是从各县来州府结古镇办事的。有从囊谦县来的,还有从杂多县、曲麻莱县来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为没钱住不起宾馆,只好投宿彭措旺扎家里,有些人是到州上办贷款的,因为不识字,找不到“担保人”,只好找彭措旺扎……二三十号人,一连十几二十天,吃住全在彭措旺扎家里,他家成了牧民进城的“临时办事处”“招待所”。有干部对彭措旺扎家里一次性买这么多燃料表示不解,可一旦进了“办事处”的门,纷纷为他折服。

  玉树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毅还专门问过一次,“你的老母亲都生病了,除了伺候她 ,还要 照顾 这么 多人 ,你忙 得过 来吗?”彭措旺扎摇着头说,“母亲要是知道我怠慢了他们会不高兴的。”

  身为副州长,为什么还愿意亲自帮助这么多的牧民,而这么多的牧民为啥又愿意信任他呢?彭措旺扎的儿子东坝阿宝认为,这与父亲早年的经历分不开。

  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东坝家族跟昌都、康定等地有商贸往来。彭措旺扎早就听说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藏区时,纪律严明,不拿不抢老百姓东西,还帮老百姓干活。

  西宁解放时,他亲眼看到了共产党解放军英勇作战,愿意为老百姓牺牲自己。从那时起,“只有爱护老百姓的部队,才会受到真心拥护”的意识深深埋在了彭措旺扎心里。

  1953年,15岁的彭措旺扎参加革命。

  1956年,在解放军骑兵团担任翻译的日子里,他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6 次申请,决心向党组织靠拢。

  那个年代,“百户”入党没有先例。经过党组织一年多的考察并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彭措旺扎在1960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他19岁,开创了藏区“百户”入党的先例,这在当时的藏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后,他一心一意跟党走,将家中48条步枪、马匹以及其他物资交给共产党解放军,配合党和政府粉碎了境内外分裂分子的阴谋。

  哪里艰苦,他主动去哪里下乡。三年困难时期,彭措旺扎到牧区工作。走了一天,双腿几乎冻僵。热情的牧民拿出羊羔皮送给他做护膝,保暖驱寒。他说,牧民生活不易,党员不能随意占老百姓的便宜。那时候下基层,他和牧民一起喝野菜汤,脸庞发肿。他却打趣地说:“我太胖了,得少吃点。”

  当时囊谦县委在给玉树州委的汇报材料中写道:“他(彭措旺扎)工作吃苦耐劳,带病坚持工作,身体不好,还经常要求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1970年前后的特殊时期,彭措旺扎被“靠边站”,他没有丝毫懈怠。有干部把他的工作总结为“一敲、二扫、三送”,即每天清早敲钟,叫干部们起床,之后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再把文件送到各单位、科室,此外,他还承担了喂养公务马匹的义务。即便是受到批判,他依然乐观地说:“职务和工资没有了不要紧,只要我的党籍还在就行。”

  囊谦、杂多、曲麻莱、玉树,哪里需要,他主动申请去哪里。那些年,彭措旺扎始终坚守听党话跟党走的宗旨,一心为民,初心不改。

  1981年,彭措旺扎调任玉树州副州长。举办赛马会、创办玉树州第一个音乐班、组织一批文化艺术人才到上海和西宁培训学习、注重民族师范教育……一件件大事,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他为党的事业奉献终生,直至在办公室倒下。

  彭措旺扎去世后,当地老百姓、民族师范学校的师生、各级干部自发前去吊唁。遗体运回东坝安葬的那天,很多人痛哭流泪,开车、步行送他走了很远很远。

  东坝阿宝说,父亲彭措旺扎不管是在基层还是在州政府机关工作,对待老百姓始终如一,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争作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是父亲留给他最宝贵的财富。

  尼都塔生说,受曾祖父、祖父影响,父亲东坝阿宝也是一位坚强、有担当、有品格的共产党员,而“听党话跟党走”的遗训,已经成为家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更是家人口口相传的家训。

  红色的力量

  走在玉树街头,很多人的胸前佩戴着一枚鲜红的党徽。尼都塔生很早就发现了玉树人的这一变化。父亲东坝阿宝告诉他,这还得从玉树抗震救灾说起。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十几分钟后,正在西宁住院的玉树州委副书记东坝阿宝突然接到电话: “玉树地震了,州上的房子塌了……”“怎么会这样?”东坝阿宝心里一震,随即拔掉针头,穿着病服往外跑。

  当天下午,东坝阿宝乘青海省委省政府救灾抢险专机赶到玉树。飞机降落,玉树满目疮痍,他一边走,一边流泪。在玉树州人民医院,他见到了受难的同胞、正在运送伤员的救援人员、还有千方百计抢救伤病者的医护人员。

  很快,灾情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党中央明确号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带领广大群众全力以赴抗震救灾。

  地震的消息让远在云南上中学的尼都塔生焦躁不安。他一连写了两份请战申请,愿与人民解放军一道,参与抗震救灾,都没有获批。好在父亲在电话里说,家人安好,解放军正在玉树集结救援后,他的心才有了着落。

  父亲东坝阿宝事后告诉尼都塔生,作为玉树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成员,他负责指挥协调来自全国的抢险救援部队、救灾物资以及各地的志愿者。

  那些天,共产党员把一面面“党员突击队”“党员救援队”“党员医疗救援队”的旗帜插在了群众身边,是他们把党的旗帜打了起来,把党员的形象立了起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废墟中,一面面红旗、一个个党员告诉灾区群众,党就在这里,党员就在身边。

  尼都塔生后来听玉树州的干部们说,父亲东坝阿宝在抗震救灾中,18天没有回家,因为高血压晕倒了6 次。“这次,阿宝麻烦了。”东坝阿宝回忆说,倒下的瞬间,他想到了自己,可一觉醒来,没啥事,他又去了一线。

  为了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延续下去,玉树州委州政府倡议所有党员在工作时佩戴党徽,而很多人在出门办事的时候也不愿意将党徽摘下。

  尼都塔生说,玉树人对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大灾大难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解放军奋勇救人的场面感动了所有玉树人,一个个包含民族大爱、国家大义的故事鼓舞着他和数万玉树人听党话跟党走,一心一意为群众做点事。

  2015年,尼都塔生从军校毕业后果断选择了“玉树独立骑兵连”。刚到玉树军分区,他主动要求到巴塘驻训场接受锻炼。驻训场周边就是牧民的牧场。牧民时常因草场、围栏发生纠纷,为此调解纠纷这项任务就落到了既懂文化知识,又懂康巴藏语和汉语的尼都塔生肩上。

  铁力角村牧民伊西才仁与土多才仁因放牧产生纠纷。尼都塔生闻讯赶到现场调解,说两人都是康巴汉子,都是草原的儿子,应当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不应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动手。说罢,尼都塔生拉起他俩的手,放到一起,握手言和,并约定可以到对方草场放牧。两人对尼都塔生的建议心服口服。

  尼都塔生和妻子还帮助了两名贫困学生。夫妇俩陪他们一起写作业、买文具、买衣服……热情让姐弟俩慢慢敞开心扉,努力学习。去年,姐姐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了全州第二的成绩。尼都塔生说,两个孩子意志坚定,性格善良,学习优秀,他和妻子会一直照顾他们,直到大学毕业,找到工作。

  这几年,尼都塔生的电话成了“草原上的热线”,牧民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战士马海波记得,一天夜里,牧民武玉兰家的牦牛被顶伤了。那晚,尼都塔生接到电话,冒着风雪、打着手电,带着军马卫生员赶到武玉兰家中成功救治了牦牛。

  军马勤务班班长仓洛加才让说,作为玉树本地人,连长尼都塔生更能体会抗震救灾的精神力量,更好地继承发扬了连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光荣传统,通过一件件、一桩桩小事,将党的温暖送进巴塘草原牧民的心里,这温暖即便是刮风下雨,也从未间断过。

  红色的使命

  玉树独立骑兵连是一支有着红色基因,与共和国同龄的连队。70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高原的角角落落,他们是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先后荣获了“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称号。如何融入这支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队伍,在驻训场快速成长,成为“人马合一”的优秀骑兵,对尼都塔生来说压力不小。

  初为骑兵,尼都塔生的第一个任务是驯服全连最烈的马——枣红。早操时刻,所有战马经过一段助跑后,整齐划一停在战位上等待下一个指令,唯有枣红一声长嘶,昂起头,扬起长鬃,飞奔到了驻训场西侧一尺多高的牧草边上……无奈的战士们只好小跑三公里,一步一步将它牵回马厩。没人能驯服枣红,更没人能训练它,早已成为共识。

  顶天立地的康巴汉子从不怕任何困难,更不用说驯服一匹烈马。尼都塔生靠近时,枣红又踢又咬,挣脱缰绳奔向了它心爱的牧草。随后,几名战士小心翼翼,将它牵回训练场。

  尼都塔生被扶到了马背上。奔跑、越障、跳过河沟、跳下高台……一阵狂奔跳跃后,尼都塔生紧紧扒在马背上。战士们目瞪口呆,心里很激动,因为终于有人驯服了枣红。

  急躁、胆大、耐力强、骑乘稳定……与枣红的短暂接触中,尼都塔生发现了它的一系列性格特点,尽管他的两个鼻孔因为撞到了枣红的脖子,鲜血直流……

  “这不就是一匹优秀战马的性格吗?”老兵们一致认为,初次训练,尼都塔生就发现了一匹好马,也只有他有能力将枣红训练成优秀战马。

  高原气候复杂多变,战马也和人一样,经常出现感冒、胃胀、消化不良的问题。对于官兵来说,战马不仅是坐骑,更是战友,必须把它们照顾好。尼都塔生把父亲东坝阿宝传授的养马要领“季节变换时的饲养事项”“吃完东西后的饮水时机”一一和战士们分享。

  即便这样,遇到突发情况,他们也难以应付。前年军马枣红突发胃胀气而死,让尼都塔生伤心不已。从那以后,他在马房待的时间更多了,打扫马厩更加勤快了,还经常跑到兽医站学习军马喂养、军马应急治疗的基本常识。

  2017年,随着玉树独立骑兵连由省军区部队转隶到集团军部队,连队的职能使命、训练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骑兵训练课目难以适应新的使命需求。为此,陆军指挥专业毕业的尼都塔生有意选择壕沟、山坡等复杂地形,挑战双刀劈刺、乘马越障等高难课目,参与探索出适合高原环境的雪地侦察、草地伪装、快速出击、乘马围追堵截等10余种战法训法。

  骑马7 个多小时,劈刀1800多次,大腿内侧磨出了血,双腿直哆嗦……尼都塔生数次从马背上摔下、受伤,最终将枣红、大黑、小四号等烈马训练成了全连速度、耐力、体力前三的优秀战马。如今,四年过去了,他带过的士兵中,八人加入党组织,九人立功受奖,还有两人考学提干,而他也成了连里响当当的训练骨干。

  今年2 月至3 月,玉树发生雪灾,大雪封山,牧民被困家中,冬窝子急需草料。得知这一情况,尼都塔生带领战士打通结冰道路,给牧民送去了生活用品,帮忙运送草料,有些冬窝子易受狼、熊等野生动物攻击,骑兵连还派出战士主动巡护牧场,深受牧民赞誉。

  尼都塔生是连党支部成员,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他带头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佩戴党徽,组织成立“马背上的宣讲队”,一边学,一边结合驻地实情,带领战士走村入户宣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党的声音传递到草原上的家家户户……

  如今,“马背上的宣讲队”受到了驻地藏族同胞们的热烈欢迎,他们欢迎尼都塔生为他们开讲,更愿意为尼都塔生讲讲那些发生在草原深处的牧民故事。

  结语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玉树解放70周年,历史在这里滚滚向前。70年浩浩荡荡,通天河见证了一面面五星红旗在玉树冉冉升起的历史性画面,见证了玉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稳定、走向繁荣的全过程。

  70年风华正茂,通天河像一条圣洁的哈达蜿蜒向中国腹地飘去。通过通天河,高原玉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70年弦歌不辍,通天河伴随着尼都塔生和他的祖辈们在听党话跟党走的家训指引下,不断向前,他们和千千万万个高原儿女一起走进了新时代。

  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吴德军说,回顾尼都塔生一家四代人70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故事,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藏族同胞一心向党的当代史,就是新中国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民族团结史,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玉树的伟大胜利。

(编辑:高峰)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