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时间:2020年01月10日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此文 【字体:

韩永进 肖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未来、赢得未来构筑了可靠的制度大厦,也从制度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基本方略提供了根本保障,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版即日起刊发系列文章,结合文化和旅游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了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全会《决定》对文化问题高度重视,专门强调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文化制度建设和国家文化治理作出了顶层设计,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特别是《决定》再次强调“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作出了新的任务部署和制度安排。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制度安排。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决定》提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们的“显著优势”。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确立了文化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规定了政府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职责,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供了根本大法的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出台了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两部法律。一部是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这部法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篇贯穿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这一主线,为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部是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制定本法。”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必须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新矛盾表现在文化建设上就是人民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文化建设上的问题也由过去的缺不缺、够不够到现在的好不好、精不精。因此,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传播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文化精品。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必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决定》强调,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确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突出强调要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特别是实施了一批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加大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增强服务效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编辑:王霞)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