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戏之心,不以万里为远

时间:2019年10月21日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此文 【字体:

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你们啥时候来演出?我已经住下来等着你们了。”今年7月19日晚,距离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开幕还有两天,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扬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瑕在成都接到了一位“老友”从江苏昆山打来的电话。

  吴瑕介绍,“老友”名叫蔡志雄,今年已经80岁高龄,是成都戏迷圈子里出了名的票友。自2005年以来,吴瑕在成都的每一个剧场的每一场演出现场,几乎都会有这位老者的身影。“他是一路见证我成长的老朋友。”吴瑕说。也正是这样一位“老友”,在“百戏盛典”举行的38天时间里,与妻子一场不落地欣赏了“百戏盛典”百余个剧种的21场折子戏和13场大戏,在昆山成了“明星”,引起当地媒体关注并赢得人们点赞。

  追根溯“美”

  10月8日,当记者来到蔡志雄在成都的家中,电视机里央视戏曲频道正在播放京剧《铁弓缘》。“住在市中心,不是在家里看戏曲频道,就是满成都找戏看,而且一定要坐第一排,全世界哪里有好戏就飞去哪里。”这是76岁的周美君老人对老伴儿蔡志雄退休生活的“概括”。

  退休20年,蔡志雄夫妇几乎年年都有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看了国外那么多舞台表演,还是我们传统戏曲的服装美、唱腔美、乐器美。”蔡志雄说。为了追寻心中的“美”,近10年来,只要听说全国哪有大戏大赛,他们一定会前去过“戏瘾”。第25届至29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北京、武汉、广州、南宁等很多城市留下了老两口儿追戏的足迹。

  出门在外,为了打听可以看戏的剧场,蔡志雄给剧场保安“塞过烟”;为了看一场喜欢的戏,也曾被黑车司机骗过钱。但这些都不影响夫妻俩对戏曲的挚爱和执着,二人还将每次外出追戏过程当作一次见识之旅,将当地的美景、美食与文化“一网打尽”。

  在蔡志雄看来,现场看戏的感官愉悦和精神满足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也是他和老伴儿赶赴全国各地看戏的根本原因。2018年,得知“百戏盛典”的消息时活动已进入尾声,老两口儿未能成行。为不留遗憾,今年夫妻俩第一时间就购买了通票、定了行程,提前两天从成都抵达上海,再转车赶到昆山,期待着开幕大戏上演。

  今年的“百戏盛典”活动中,河北梆子、婺剧、黄梅戏、闽剧、曲剧等都给蔡志雄夫妇留下了深刻印象。听得多了,蔡志雄知晓的名段也不少——不仅对《打金枝》《白蛇传》等传统戏耳熟能详,对《信仰》《蔡坤山耕田》《玉天仙》等新编剧目也不陌生。蔡志雄说,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昆曲《牡丹亭》,听过数十次,已经能跟着哼唱了。受老伴儿影响,最初只是陪伴、照顾丈夫的周美君也渐渐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如今,她对各剧种间的区别与特色也能说上两句。两位老人一致认为,能在昆曲的发源地一次性欣赏到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112个剧种、118个经典剧目,的确不虚此行。

  二老购买通票看戏之举吸引了昆山当地媒体的关注。一篇名为《在昆住38天“追戏”——成都老戏迷看百戏盛典一场不落》的文章登上了8月21日的《昆山日报》的头版。闭幕式上,昆山市市长周旭东在致辞时与现场观众一起向这对老戏迷鼓掌致敬,并向夫妻俩赠送了两份套票,邀请他们明年继续来昆山参加“百戏盛典”。

  人生如“戏”

  从一个传统戏曲的眺望者到近乎痴迷的凝视者,蔡志雄对戏曲的痴迷,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蔡志雄的老家四川内江是出了名的川剧“戏窝子”,内江市川剧团更是川剧“资阳河”流派的代表剧团,上世纪50年代创作演出的一批经典剧目享誉四川,被誉为“全省八大剧团之一”。

  “小时候为了看戏,要等到散场前几分钟偷偷溜进去。”蔡志雄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从戏中懂得的。“尤其是川剧《包公铡侄》,包拯清正廉洁的家风与大公无私的精神影响了我一辈子。”蔡志雄做过小学教师、木工工人,改革开放后又下海经商。他表示,不管在哪个阶段,戏曲总是自己头顶的一束光,照耀着人生之路,不偏不倚,包公推崇的“孝肃家风”也成为自己教育子女的核心理念。

  在“廉勤自守”熏陶下成材的蔡志雄的4个子女都非常理解与支持父亲的这种爱好。“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父亲总能以讲戏的方式开导我们要孝义亲仁、爱国爱家、内外和睦、务实勤业。”蔡志雄的儿媳妇张丹霞表示,近些年,她闲下来就会在各大网络平台寻找近期全国各地的戏曲节与演出季信息,并为公公、婆婆订好门票及附近酒店,当好他们外出追戏的“后勤与技术保障”。

  为弥补父亲2018年未能赶赴昆山看戏的遗憾,为了今年的“百戏盛典”,蔡志雄的4个子女不仅每人资助5000元,还专程来昆山陪父母看了好几场戏。老两口儿在北京看戏,在北京工作的孙女更成了他们的专职司机,每每有戏,首都剧场、长安大戏院等剧场剧院成了二老经常光顾的地方。

  “爱”不释手

  如今,每天去成都市锦江区华兴正街54号的悦来茶馆点上一杯素茶,听一场折子戏,是蔡志雄最大的享受。在这里,同样和他一样年近八旬的一群票友依旧延续着“坐茶馆”的习俗。

  “坐茶馆”是成都戏迷和川剧表演者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川剧演员在演完一场戏后,往往会到台下点上一杯茶,与长期支持自己的戏迷共同探讨表演手法和唱腔拿捏,资深戏迷甚至还会拿出笔记本,将自己记录的老一辈川剧艺术家的表演技法分享给年轻演员。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熊剑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

  “我认为这是鱼和水的关系。”熊剑表示,自己和以蔡志雄为代表的老戏迷的关系,既不是老师与学生,也不是明星和粉丝,而是像亲人一样。“只有相濡以沫才能令戏曲艺术发扬光大!”熊剑说。

  如何定义一份热爱?可以是旁若无人的全身心投入,可以是充满幸福的追梦之旅。同样,也可以是戏曲魅力在时代进程中历久弥新,总有像悦来茶馆这样一帮老戏迷在坚持自己所爱。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蔡志雄依旧可以轻松回忆起很多经历,比如近几年去往哪些地方看戏,到昆山有着怎样的难忘故事……当被问到“对戏曲有没有自己的研究”“作为老戏迷对戏曲发展有何期待”等问题,他的第一反应总是看着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戏曲节目,想过许久,严肃、冷静地说:“一定要让娃娃们看到。”

  关于传承,蔡志雄从记者口中得知四川近年来持续推动“川剧进校园”常态化的可喜成绩后表示,政府一定要继续重视戏曲在学校的培养情况,“这么好的东西一定会生根发芽”。

  采访间隙,老两口儿很高兴地展示了近年来观看的所有戏剧节及相关戏曲演出季的宣传手册、节目单及门票,并堆放在电视柜上供记者拍摄。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周美君特意关掉了电视机。

  “10月26日,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要在福建福州举办了。我们都已经买好票了,加上昆山送了我们明年‘百戏盛典’的两份套票,以后这里都该堆不下了。”蔡志雄边说边缓缓靠在沙发上坐定。他面带微笑,又拿起电视机遥控器,点开了关闭不到5分钟的戏曲频道。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