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典礼:关键时刻看大屏!

时间:2019年10月03日信息来源:传媒茶话会 收藏此文 【字体: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和群众游行通过央视,各省级卫视、市县级电视屏幕、全国70家影院大屏,以及央视客户端、快手等小屏,实现了大屏+小屏互动传播。

  据权威知情人士说,这次国庆典礼直播过程中,相对小屏,大屏更受群众欢迎,收视率激增。那为何会出现这种“关键时候看大屏”的现象呢?

  昨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联络组副组长、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王冬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团队人士及另一位知情人士,江苏南京电视台台长高顺青,湖南卫视新闻中心主任罗迎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君玲,以及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大屏转小屏行业资深人士。

关键时刻,大屏无可替代

  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观看的国庆典礼?真有那么多人通过大屏看直播吗?下面这个故事可能有一定的说服力。 

    昨天,是湖南平江县伍市镇村民李甜新婚大喜的日子,在去迎接新娘的路上,当他看到路边大屏幕在播放阅兵式时,却忍不住停下车来观看了近半个小时。有人调侃他,“这真是好人呢,婚都不结了(去看阅兵式)”。
  具体到数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位知情人士说:“以央视综合频道为例,今年9月29日新闻联播收视率为1.45% ,30日为2.1%,而10月1日国庆典礼的收视率估计怎么也在10%以上,高出不少。” 

  为何此次国庆典礼直播用户又纷纷回到了大屏上呢? 

  “国家典礼的直播门槛极高,对电视媒体要求也极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团队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电视最大的优势是声音、画面结合给用户带来的现场感,屏幕越大、清晰度越高、技术越先进,代入感越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和满足感也就越强。而小屏更适合接收信息、互动,用户很难通过几英寸的手机屏幕沉浸到恢弘的场景中。 

  据了解,为了报道好此次国庆典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派出了800多名工作人员。为了实现每一帧画面都精美的效果,央视将2个多小时的直播拆分成1600多个镜头,每一个镜头是什么构图,镜头里要出现什么内容,100多个机位,镜头之间如何切换,都经过反复调整、优化,最终找到了最佳的组合并固化成200多页的镜头表。
  江苏南京电视台台长高顺青也认为,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事件的直播,更有一种“在场”的感觉,共同看,共同分享,共同感受,仪式感更强。 

  湖南卫视新闻中心主任罗迎春表示,电视媒体,特别是主流电视媒体,它背后对应的是专业的制作团队,专业的制作水准。“每逢大事看大屏”,首先是因为主流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对于春节联欢晚会、奥运会、国庆阅兵这种大事件,都属于每年一次,甚至是每四年或十年才一次的稀缺“资源”,观众需要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才看得过瘾,这就需要特别大型的制作系统,特种装备以及接受过长时间专业训练的制作团队才能实现。而在这方面,主流电视媒体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媒介事件中,电视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担当着权威信息发布传播的重要职责。”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告诉《传媒茶话会》,电视的受众在流失,收视率在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大屏会消亡。在重大事件——春节晚会、国庆阅兵等重要时刻,大屏理所当然仍然有用。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君玲认为,大型盛典或仪式离不开大屏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技术效果来看,大屏更有宏大震撼的效果,适合传播和展示规模及场面均十分宏大的活动,比如此次国庆阅兵活动。其次,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来看,大屏更易于与环境条件相呼应形成特殊的沉浸式传播效果,受众更易于形成强烈的仪式感。最后,从传播心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大屏的情绪传递具有顺畅性、持续性,另一方面,大屏传播由于多人同时在场,极易形成相互的心理情绪感染,从而达到情感的渲染和深化的作用,最终形成更加强化持续的传播效果。

影院大屏或成为观看大型活动直播的新方式

  “革新中,找到大屏的定位很重要,而聚集等影院级的集体收看是大屏能找到的新方向。”面对小屏对大屏的冲击,曾祥敏这样建议。 

  昨天,北京丰台某电影院有200多名观众在影院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阅兵和群众游行的场面。据央视新闻消息,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4K超高清信号通过卫星传输引入院线。全国13个省份,70多家电影院都在4K高清屏幕+立体环绕声音的场景下,将内容的时效性与影院的高品质放映相结合,为观众带来超大屏、身临其境的直播观看体验。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直播间谈到,通过电视、影院的观看直播,热闹且可以分享,观众有代入感、现场感,让集体凝聚力更有型、更具体。 

  那么,电影院大屏直播大型事件有哪些优势呢? 

  高顺青认为,重大事件的直播走进院线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使用场景中,用户有不同的观看需求,而包括4K、5G在内的新的技术对满足这样的需求创造了机会。总台此次让直播走进影院为将来电视内容产品走进更大的一个市场,做了好的探索,很有价值。 

  “对于一个媒体来说,要适应分众化的需求,需要通过不同渠道满足所有用户的不同的需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团队人士告诉《传媒茶话会》,影院4K的超高清、大屏幕满足了用户对高清画面,极致品质的要求。“带给用户的体验比电视好看一千倍、比手机好看一万倍。” 

  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大屏转小屏行业资深人士认为,重大事件的直播走进影院是一种有益的尝试。“4K的信号更适合在影院呈现,我相信看的人或许少点,但是只要看到的,用户肯定能被大场景、大场面所震撼。” 

  对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的创新之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联络组副组长、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王冬梅表示赞许,她认为,现阶段电视4K技术的应用现在还没有完全普及,影院恰好有4K技术终端和展示优势,直播内容的传播冲击力、感染力会更强。

大屏+小屏良性互动,优势互补

  尽管大屏在重大事件的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大屏+小屏的优势互补则能让传播效果锦上添花。 

  王冬梅认为,大小屏之间是互动、配合关系。大屏适合观看,更有画面感和场景感。但是,小屏有移动端优势,有利于互动、交流。

  “大屏就是客厅文化,适合长时间观看,集体观摩。而小屏是个人观看,片段审美,社交分享。”曾祥敏认为,以此次国庆为例,大屏完整呈现阅兵游行场面,而小屏各个圈层,把一些碎片式片段进行分享、放大、评论,各自有各自的关注点,如军事迷展现兵器,进行讨论分享。高校师生讨论自己学校所在的师生方队进行分享、讨论。所以大屏发布权威信息,小屏是鼓掌、献花、评论、社交。 

  王君玲则表示,与小屏的良性互动,可帮助大屏提高用户覆盖率和互动性。而大屏也弥补了小屏在仪式感的塑造、群体心理的营造、以及媒介环境的强化方面的短板。

  “越来越多的专业力量下沉到小屏,大屏也会通过转型在小屏发力,应该这也是媒体融合的题中之义。”罗迎春表示,大屏是专业水准、集体式收看、单向传播,小屏是海量制作,信息丰富多元但良莠不齐,互动式传播、伴随式收看,大屏、小屏各有优劣势,市场的力量能够使大小屏进行融合。

评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人们惊呼“‘小屏’将统天下”。然而,一次让“90”后、“00”后丢下手机抢着看电视大屏国庆典礼直播,无疑是大屏的胜利。这让“电视消亡论”的言论似乎不攻自破。

  对于央视以大屏为主的直播来说,国庆阅兵既是命题作文,也是规定动作,当然更是政治任务。如何评价央视这次大直播,用一句话说:命题作文出了新,规定动作出了彩。所谓出新出彩,从直播解说词来看,有长安街历史钩沉的神来之笔;从直播角度来看,特种视角、观礼台视角、中线视角、贴地镜头、仰视镜头,让人饱了眼福;从直播效果来看,既见宏大场景,又有入微细节,还有大屏的沉浸式体验,仿如身临其境。

  回顾全场直播,央视传播维度之丰富,技术运用之多样,不一而足。出新出彩,说来容易做到难。仅从央视联手快手直播阅兵的举动可以见出其开门办台观念之可贵。敬畏市场,拥抱技术,恰恰是主流媒体步入深度融合阶段该有的态度。

  用得好才是真本事。只要能做到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大屏与小屏就不是替代关系,携手共建新传播生态将变为可能。(《传媒茶话会》总编辑:陈银峰)

(编辑:王霞)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