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与新中国70年峥嵘岁月同行

时间:2019年09月29日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此文 【字体:

梁鸿鹰

  回望新中国70年峥嵘岁月,当代文学似一个如歌的存在,沿着新中国开辟的全新道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记录现实历史风云激荡,书写民族光辉前景,建设先进文化,张扬核心价值;当代文学如同不熄的灯火,照亮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又如同飘扬的旗帜,引领人们在争取美好生活的路途上不断前行。

  壹

  这70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属于人民、讴歌人民、鼓舞人民的文学。

  写人民,为人民,把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置于最中心的位置,将人民的悲欢冷暖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多少作品热情刻画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又有多少作家书写人民群众的情感、愿望,描绘出人民群众参与创造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变革事业的壮阔实践。

  《红日》《红岩》《红旗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这些经典中,最核心的故事始终是普通农民、知识分子、士兵在战火中经过淬炼后的成长与牺牲,在《三家巷》《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烈火金刚》《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最能够感人肺腑的始终是那些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投入到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人们的壮怀激烈。

  贰

  这70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与广袤国土上火热的现实生活同呼吸,在吐故纳新中不断获得力量的文学。

  无论是立足新中国火热生活,从百姓的真实感受中确立主题内容,从人民所关心、思考与盼望之处寻找创作生长点的《暴风骤雨》《创业史》《山乡巨变》《百炼成钢》,还是努力反映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情实感,展现普通群众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芙蓉镇》《人生》《平凡的世界》,无不记录着作家为寻找典型素材,选取独特视角,坚持不懈地走进生活、走近历史,讲述中国故事,书写人民创造历史主体地位的不懈努力。

  生动描写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以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业绩,通过普通人的理想、事业、生活和爱情生活状况、美好心灵、寻梦追梦的奋斗过程,塑造当代英雄和社会主义新人,陶冶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前行,始终是当代文学的一个突出优势。

  叁

  这70年的当代文学是作家将自己的文学创造真正融入时代澎湃大潮的文学。

  无论是从解放区成长起来的作家,还是从国统区走出来的作家,无论是从底层生活中摸爬滚打拼出来的写作者,还是从学校课堂走向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就是要坚定地站立在时代和人民之中进行自己的文学创造,他们不仅从来没有落后于时代,而且始终自觉从时代发展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新中国改天换地的建设事业中,在沸腾的群山,在机器轰鸣的厂矿,在希望的田野上寻找灵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第一线,无数作家深入其间找寻题材与主题,开拓着艺术表现领域,在大江南北改天换地的时代发展洪流中,广大作家获得了成长的最好舞台,现实的巨变为他们的创作注入了时代最新鲜的动力。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里湾》《上海的早晨》等史诗般反映了时代的巨大变迁,而《荔枝蜜》《茶花赋》《回延安》《甘蔗林——青纱帐》等一大批歌颂祖国、反映对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的诗意之作同样打动了建设者的心扉。即使像冰心的《小桔灯》、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等也在发掘时代童心,向孩子们张扬属于新时代的爱、美与善方面堪称经典。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思想解放风起云涌的难忘岁月里,《于无声处》《伤痕》《班主任》《爱情的位置》《灵与肉》《北方的河》《活动变人形》,以及舒婷、北岛、杨炼的诗歌,徐迟、理由、黄宗英的报告文学,与拨乱反正的时代同呼吸,摆脱瞒与骗,摒弃假大空,让时代的前沿精神重新回到当代作家创作中,每部作品似乎都在反映时代的诉求,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回答着时代的命题。《乔厂长上任记》《新星》《沉重的翅膀》《钟鼓楼》等张扬敢想敢干的时代精神,将小说艺术变为密切与时代血肉联系的利器,发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头,在变动不居的时代生活土壤中扎下根来,与中国日新月异的时代速度息息相关。以梁晓声的《人世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曲终人在》,何建明的《国家行动》《共和国告急》,张平的《抉择》《重新生活》,柳建伟的《英雄时代》、陆天明的《省委书记》《大雪无痕》,周梅森的《中国制造》《人民的名义》等为代表的作品,以大叙事深刻介入当下时代和现实课题,通过描绘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以及反腐倡廉图景,激荡社会正义,代言磅礴时代,旗帜鲜明地体现出文学面向时代、推动改革的担当,这些作品不回避时代问题和矛盾,鼓舞人们匡正阻碍时代发展的流弊,张扬大时代世道人心。

  肆

  这70年的当代文学是为未来留下丰富多彩人物形象的文学。

  广大作家积极彰显文学的“人学”特质,不忘将自己的笔触对准人的灵魂,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开掘。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里的林震,《红旗谱》里的朱老忠,《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卢嘉川,《红岩》里的许云峰、江姐,《创业史》里的梁生宝、梁三老汉、徐改霞,《哥德巴赫猜想》里的陈景润,《扬眉剑出鞘》里的栾菊杰,《人到中年》里的陆文婷,《人生》及《平凡的世界》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一批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新式农村青年,贾平凹《带灯》对新农村青年形象的塑造,均张扬了对人的力量、人的善意和人的勇气的赞美,对人战胜困难、实现人生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坚韧、勤劳、坚守等正面追求及自我奋斗的礼赞。

  不少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改革开放的摧枯拉朽力量,人的自觉自强意识的崛起与现实突围,强烈的现实主义担当和理想主义情怀,成为经受得住时间锤炼的重要原因。陈忠实的《白鹿原》之所以成功,在于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黑娃等为代表的乡土各色人物形象,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民性格、人性问题,进行极富热情的探究。从一代代作家们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中国当代社会生活70年的沧桑变迁,感受到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一代又一代善于洞察人性的优秀作家敏锐感应人性召唤,勘探人的精神世界的能力。

  伍

  这70年的当代文学是勇于在观念、题材、内容、风格,以及体裁、门类、形式、技法上进行多元多样探索的文学。

  当代文学从来没有放弃对自身艺术可能性的追寻,改革开放以来,“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以及“新写实小说”等轮番上阵,作家热情追寻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在发现和挖掘失落的本土文化中,在挖掘传统资源中,寻找民族文化根脉,将故乡、历史、现实和风土人情得以淋漓尽致展示。同样,文学创作者也自觉自愿自发地接受着八面来风,向来自东西方和现代主义等代表文学思潮学习致敬,莫言、余华、格非、孙甘露、马原,他们所呈现的多种创作风格在不同的园地里百花竞放,以绽放的新风姿,不断显出新异的面貌。同时,当代作家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张扬中国精神、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在文学百花竞放,创新发展的生动格局中,坚定地延展着艺术探索的可能性。

  陆

  在这不平凡的70年中,当代文学生产力不断得到极大解放,文学创造精神不断得到释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提升及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增加,文学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各类文学公益活动广泛开展,文学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当代文学创作在高扬理想主义旗帜,重建精神信仰、价值秩序、道德传统的同时,文学的充沛创新能量得以释放,文学创作队伍空前扩大,文学消费人口不断增长,小说、诗歌创作迅猛发展,报告文学、散文、戏剧文学花团锦簇,少数民族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军事文学、科幻文学、青春文学等与时俱进,别开生面,拓展着文学想象和表现的疆域,完全改变了过去单调的形态、单调的风格。不同类型的作家、不同类型的思潮、不同类型的写法,在百花竞放的文学世界都拥有了自己的位置。市场机制对创作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文学出版事业大踏步推进,每年出版各类文学作品逾万种,长篇小说出版量每年达7000部以上。

  越来越多品质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于作家对读者趣味的准确把握,对时代审美特点的敏锐捕捉,成熟出版生产机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共同推动更多优秀作品面世。文学出版生产机制的优化,文学“经济场”因素的成熟,作者、媒体和出版商对阅读的共同牵引,使文学原创出版生产力大为提升。文学与其他文化产业行业深度合作,影视改编及周边产品开发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以更加综合多样的方式获得提升。近20多年来,网络文学不断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12月,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4.32亿。主要文学网站驻站作者数量多达百万以上且逐年增长,作品总数超过2000万部,网络文学创作类型不断细分,以满足更多读者的多元化需求。网络创作从最先的幻想为主,走向主要分类已经达200余种的更多分类,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日益繁荣,并成为影视等创作的重要来源。

  柒

  在这不平凡的70年中,当代文学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中国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中外文学交流活跃频繁,当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日益加强,大量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至海外,更多当代文学作品远涉重洋,走向世界,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当代作家对中国人复杂多彩生活的表现,以及对优美汉语的娴熟运用等中国文学不容忽视的品格不断影响着世界。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表达人类共通情感和共同体意识,体现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直接推动莫言、曹文轩、刘慈欣相继斩获国际大奖,中国文学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和正在成为世界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创造性力量。随着对外文学翻译不断推进,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蔚然成风,以欧美、“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的落地传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捌

  在这不平凡的70年中,国民文学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当代文学的理论话语建设不断推进。

  我们经历了对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萧红等作家价值的重新估量并引发的重新阅读。以金庸、古龙、萧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热,以琼瑶、三毛、梁凤仪为代表的言情小说热,对王小波、王朔等的热烈追捧,反映了文化解放的深化,以及人们在阅读趣味上日益多样化。既有《围城》《边城》以及汪曾祺小说的稳定长销,也有人们对《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盗墓笔记》等的趋之若鹜,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博弈中相互消长,改革开放条件之下的文化文学民主持续彰显。当代文学理论评论既能打开视野,成就经典、引领鉴赏,以开放姿态从世界文学潮流中汲取营养,同时也立足中华美学体系和精神,致力于建构本土话语体系。当代文学理论评论彰显问题意识,积极面对文学现场,细读文本,发掘新人,研究新语境新现象,批评效力不断增强,助力当代文学经典化和文学新人培养,极大深化国民文学阅读鉴赏,为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十载惊涛拍岸,七十载大浪淘沙,中国作家始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不懈地书写着属于时代和中国人的瑰丽文学篇章,描绘着中国人民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精神图谱,中国当代文学以卓越的创造彰显着文化自信,开拓着更多审美可能,未来必将为世界文学,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王霞)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