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

时间:2015年11月17日信息来源:新华网 收藏此文 【字体:

 一场世界文化遗产级的考古发掘——探访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

  新华网南昌11月15日电 一个盗洞的发现,引出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目前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庞大、体系之完备,即使在最严谨博学的考古专家眼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秦汉考古史上重大发现,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展示利用价值。”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发掘之初,国家文物局就要求,要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推进这个大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

  目前,海昏侯墓考古已经进入最重要、最关键的主椁室清理阶段。继14日从主椁室清理提取了屏风、马蹄金、博山炉等珍贵文物,15日考古人员把重点放在漆器的清理提取上。

  一个盗洞,揭开2000年前侯国神秘面纱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也就是后来的海昏侯墓考古领队,在家中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有老百姓反映,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发现了一个盗洞,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杨军说,当时脑子里突然闪现地方史料这条记载,传闻中的刘贺墓与发现盗洞的古墓位置非常接近。

  这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就像是一片亟待开发的“新大陆”。杨军当即从南昌市驱车1个小时左右到了观西村,在镇村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找到了那个盗洞的位置。在同伴的帮助下,他戴上安全帽、绑着安全绳潜下约14米深的盗洞。“沉到盗洞底部时,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杨军说,“我初探了一下,规模很大,需要上报更高层!”

  当地村民的及时上报,避免了墓园被进一步破坏,主墓得以保存完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对这处高等级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5年1月,国家文物局将海昏侯墓的发掘由地方上升到国家级,并委派以一流的考古专家及文物专家共5人组成的专家组常驻工地指导考古工作。

  到底是什么样的墓葬,惊动了国家文物局领导多次前来考察和指导?吸引了国内顶尖的考古专家在这处荒郊扎堆工作?经过5年的考古发掘,这处2000年前的墓园和周边遗址的面纱逐渐被揭开。

  “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错落有致分布着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核心的大小9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以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布局之完整、祭祀体系之完备,为考古史上所罕见。

  “由于文献的缺乏,我们对汉代列侯等级的丧葬制度了解甚少。这次海昏侯墓地的发掘,填补了考古学史上的这一空白。”信立祥告诉记者,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多位著名秦汉考古学家研讨后一致认为,海昏侯墓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通过对墓园周边的考古调查、勘探,考古人员发现了几代海昏侯的墓葬区、贵族和贫民墓葬区,以及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汉代紫金城遗址。

  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资料,考古专家基本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汉代紫金城遗址为海昏侯国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组成的体系完整的海昏侯国聚落遗址,整个遗址分布面积达5平方公里。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说,以紫金城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和以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

  一座王侯墓,留下多少文化遗产?!

  在工地上一呆就是5年,对于考古发掘经验丰富的杨军来说,也是始料未及的。5年来,考古人员勘探了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约1万平方米。“考古过程非常艰辛,但成果也超乎了大家的预料。”杨军说。

  记者跟随杨军进入海昏侯墓。他在主椁室中向记者介绍,以主椁室为中心,周围环绕以回廊形藏閤,藏閤分东南西北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又以木板间隔,形成十多个功能不一的储藏空间。“墓主人生前所喜好全部物品都带到了墓室,深刻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情结,完全符合西汉列侯墓葬规制”。

  截至目前,在主墓室藏閤的发掘中,迄今已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6000余件。加上车马坑和其它祔葬墓出土的文物,文物总数已经超过1万件。

  记者在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特展上看到,成套出土的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惟妙惟肖的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的青铜镜等等。专家介绍,这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不少是首次发现。

  海昏侯墓考古创下秦汉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即使对国内顶尖的考古专家来说,也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车马陪葬坑

  车马陪葬坑位于主墓西侧,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考古工作人员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3000余件错金银装饰的精美车马器。

  ——在我国汉代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偶乐车

  考古主墓甬道中发现的两辆偶乐车,被证实一辆配有1件錞于和4件青铜铙,一辆配有建鼓。这印证了文献上关于先秦乐车上錞于、铙与建鼓搭配组合的记载,是我国汉代考古的首次发现。偶车马和真车马坑勾勒了西汉列侯出行图,为西汉列侯的车輿、出行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

  ——首次以考古的方式将“千文一贯”币制前推了1000年

  主墓的北藏閣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按汉制换算约相当于50公斤黄金,反映了西汉王朝的“赙赠”制度。特别是成功获得了汉代铜钱以1000文作为一个基础单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

  ——发现我国最早的孔子像

  在主椁室的西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绘有人物形象的屏风组件,在人物下面还有题字。题字部分除能辨认“孔子”“颜回”“叔梁纥”等人名外,还能看清楚“野居而生”字样。专家初步判断,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这印证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西汉中晚期上流阶层将崇儒作为一种时尚,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

  考古专家认为,随着考古发掘进展,主椁室、主棺里还会有更精彩的发现,非常值得期待。

  用世界遗产标准发掘和保护

  “我最关心的不仅仅是某一件器物,更多的是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背后的制度安排。”信立祥认为,海昏侯墓考古首次揭示了汉代列侯墓园和丧葬制度,具有标本价值。

  仅一座墓园,考古价值已经极为重大,更何况海昏侯墓园与周边的贵族和平民墓葬区、侯国都城遗址,构筑了一个分布面积达5平方公里的侯国聚落遗址。

  专家分析,如果只有一座墓园,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好像分量不够。但作为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无疑已经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

  早在今年年初,国家文物局就提出“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展示水平”的三点要求,以申报世界遗产的标准做好海昏侯墓园及其周边遗址发掘、保护与展示利用工作。

  “在考古发掘的同时,就同步考虑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这是前所未有的,将会在我国考古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张仲立说,这说明海昏侯墓园及周边遗址的重大文化价值。

  从发掘、清理,到临时保护,文保人员与考古人员一直紧密合作,贯穿始终,切实做到边发掘边保护。徐长青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十几家单位的顶级专家参与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每天都有数十人在工地工作。

  在发掘和保护过程中大量新技术的运用,是此次考古发掘的亮点之一。

  “调查和发掘前期,大量使用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初步建立起海昏侯国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杨军说,考古发掘过程中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实现了全程数字化、影像化、科学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供实验室考古的文保用房里搭建了一个20平方米低氧工作间,采用“低氧气调链技术”对出土重要文物进行保护及修复,这是文物保护技术上的一次全新的尝试。

  成果的开发和利用,是考古发掘的应有之义。考古专家组认为,海昏侯墓及周边遗址保存完好,为复原西汉海昏侯国历史面貌,为建设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为世界遗产建设目标奠定了基础。

  徐长青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与规划单位配合,协调启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保护展示以及紫金城与铁河汉墓群的总体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朝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向去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徐长青说。(记者余孝忠、沈洋、程迪、袁慧晶)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