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多措并举推进本科教学综合改革

时间:2015年02月28日信息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收藏此文 【字体:

 北京师范大学把机制创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出路,全方位深化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构建个性化修读方案。加强通识教育顶层设计,构建六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全面提高课程质量。着力培养专业学术类、卓越教师类、交叉复合类三类人才,适度调减本科生毕业学分要求,在学分结构和课程设置上,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提供可能。设置自由选修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和兴趣爱好,选修全校各专业的专业必修、选修课程。

  实施新生导师制。新生导师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新生学习方法和计划、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新生了解专业,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全校共有863名教师担任了2013级2582名新生的导师,814名教师担任了2520名2014级新生的导师,导师中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等名师。

  开设新生研讨课。采取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由学校优质师资面向一年级本科生开设研讨课,课程以探索和研究为导向,就某一学术专题开展研究互动、学术讨论和科研写作训练,实现了自主查阅文献、合作研讨、小组报告的有机融合。目前学校教改项目共资助开设了95门新生研讨课。

  设立本科课程助教。聘请优秀博士生或硕士生担任本科课程助教,协助主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实施助教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和组织教学,通过大班授课也能实现研讨式教学,助教学生通过全程参与本科课程教学,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2014年共聘请博士生和优秀硕士生1884名担任2048门次课程的助教。

  完善实践培养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将各类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制定学分认定规则,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数,文科不低于20%,理科不低于25%。不断完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支持并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促进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感。

  实施教学业绩奖励。深入开展财经制度综合改革,贯彻落实行政权力下移、院系统筹的改革思路,以各单位承担公共课程数量和在籍本科生数量为基础,引入教授上讲台比例、学生评教得分、教学事故数量等五项调控系数,测算各培养单位的教学业绩津贴,形成本科教学业绩奖励方案。2014年,学校增加本科教学业绩津贴至4300余万元,由培养单位根据教师教学业绩进行发放,有力提高了院系及教师的积极性。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