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背景

时间:2014年09月24日信息来源:陕西网 收藏此文 【字体:

原标题: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背景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3D打印已率先在医疗领域获得应用上的突破。这主要源于医疗行业(尤其是修复性医学领域)个性定制化需求显着,如体外医疗器械制造、个性化永久植入物等,而3D打印技术恰恰有着量化生产,个性化、小批量和高精度的优势所在。

渭南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背景

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背景

2013年6月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和省科技厅、工信厅的支持下,渭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渭南高新区为载体,全力推进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一年来,我们从市、区自身实际出发,围绕3D打印产业发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四大环节,全方位实施3D打印“6+1”发展战略,即一流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满足各种业态空间承载体系、有吸引力的政策和人文关怀体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全方位协同共建六大体系,倾力打造国家级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3D打印已率先在医疗领域获得应用上的突破。这主要源于医疗行业(尤其是修复性医学领域)个性定制化需求显着,如体外医疗器械制造、个性化永久植入物等,而3D打印技术恰恰有着量化生产,个性化、小批量和高精度的优势所在。在渭南高新区,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完备的配套能力的支撑下,依托陕西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等强大而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渭南市委市政府通过整合陕西省在生物医学3D打印技术的优势资源,建立生物医学3D打印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进3D打印与生物医疗、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深度融合,规划建设500亩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对入区从事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的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给予优惠政策,让渭南高新区成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沃土,成为全国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生产聚集区。

目前进展情况

2013年以来,为全面推动3D打印产业化蓬勃发展,渭南高新区围绕3D打印产业发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四大环节,全方位实施3D打印“6+1”发展战略,即一流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满足各种业态空间承载体系、有吸引力的政策和人文关怀体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全方位协同共建六大体系,倾力打造国家级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

构建一流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目前渭南高新区已经构建起一个市场化运作的3D打印产业化协同创新研究体系。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组建了“陕西增材制造(3D打印)协同创新研究院”,规划建设8-10个面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行业应用的工程化研究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享“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平台资源,建成3D打印设计检测、数据处理、快速模具、快速铸造等8个产业应用示范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洽谈并购国家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撑企业——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与烟台路通精密铝业有限公司合作,组建陕西路通精密铝业有限公司,正在加快建设精密铸造中试平台和检测中心。

强化科技金融,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保障体系。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政府引导基金。成立中时鼎诚投资有限公司,设立规模为2.5亿元的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主要投资于3D打印全产业链应用行业。该基金2014年8月6日已经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式批复。同时,成立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投融资担保机构,协调银行、基金和风投公司,为3D打印装备、软件开发、材料研制及应用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建立满足各种业态的空间承载体系,建设促进3D打印产业发展的一流科技园区。渭南高新区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首期建设400亩起步区,规划建设1000亩成长区,着力培育3D打印产业发展数字智造产品应用创新创业孵化、3D打印项目企业生产制造及数字软件技术云设计、云制造网络化应用服务三大基地。其中起步区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创新创业孵化区、生活服务区、生产制造区、物流仓储区四大功能板块。目前已建成23000平方米的3D打印创新创业孵化区,以及4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和11600平方米人才公寓及生活服务设施,可满足入驻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与此同时,渭南高新区成立火炬科技公司,负责孵化器投资管理,委托中航工业631研究所负责孵化平台运营服务。

聚集各种市场要素,建立系统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围绕八个方面制定培育3D打印产业发展的政策、计划和措施。对到渭南高新区从事3D打印领域的核心团队,个人所得税全额奖励。带成果、带项目入园区创业,3年内研发、办公、生产等场地实行零租金扶持。对率先入园区的3D打印研发专家和创业者,免费提供配套公寓、医疗服务等生活保障,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具体事项。需要征地建厂的企业,建设用地优惠供给,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对入区3D打印和新材料项目推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承诺,实施“开放式运作、封闭式管理”的模式,确保为创新项目和人才提供良好的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撑服务平台。

聚集创新合力,全力打造国家级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已初步形成部省市区四级共建的聚合态势。2013年11月25日,科技部批复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11月26日,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共同举办全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院士专家、3D打印相关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终端用户以及投资机构等近350人齐聚渭南,共同研讨3D打印产业化发展路径。陕西省政府已将渭南高新区列为全省3D打印产业基地,列入省级3D打印技术产业化推进实施计划,全方位重点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渭南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高新区打造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整合渭南市优质资源举全市之力,支持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

    多层次引进培养3D打印创新人才,构建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广纳3D打印产业领军人才,分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黄伯云,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卫东、李涤尘、赵万华等72名材料制备专家建立了多途径合作关。采取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多层次培养3D打印创新人才和实用人才,快速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3D打印人才队伍。在政府层面,制定“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基地”四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命名、设定、评选及奖励的措施和程序;针对企业人才培养,充发挥渭南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育基地;针对学校教育方面,精心实施“雏鹰”、“飞鹰”、“雄鹰”、“鹰巢”的“四鹰”多层次人才发展计划,将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娃娃抓起,在渭南市有条件的中小学配置2000台3D打印桌面机,让学生从小就领略到3D打印的创新魅力,培养他们的科技兴趣。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