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张伟:罗汉可以很生活化 希望到寺院巡展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焦点关注网 收藏此文 【字体:

画家张伟:罗汉可以很生活化 希望到寺院巡展

张伟

  “五百罗汉圣像展”在弘法寺开展,记者对话画家张伟――

  罗汉可以画得更生活化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 文/图

  昨日,知名画家张伟“五百罗汉圣像展”,在深圳弘法寺展览馆开展。以罗汉为创作主体的120多幅作品,把“罗汉”这个封闭在深山古寺里的佛界先觉,从个体雕塑中解脱出来,跃然纸上,成全了艺术家笔下的另外一个新鲜的丹青世界。

  “五百罗汉圣像展”,展期一个月。一直在创作现实题材的张伟,这次为何要画罗汉?他想画出什么样的罗汉?记者在开展之前,采访了张伟。

  从现实主义到罗汉创作

  记者:我注意到,你这次创作这一大批的罗汉,完全是一个180度的大转身。因为你之前一直画的是当下,画的是身边的现实。

  张伟:这一次,我完全舍弃了过去。我1964年生于山东枣庄,1987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88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这么多年,我的创作主题基本上是现实主义,我有一个系列的画,它们的主题叫“新城市寓言”,画里锁定生活在底层平民的生活,表现出普通人的焦灼、迷惑、惊愕和无助的心情,以及勇于面对生活,并在不断适应中坚定着、调整着自我,最终必然会进入那种淡定、从容和自信地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心态。

  记者:你的很多现实主义作品获了不少褒奖。为什么突然转向画罗汉了呢?

  张伟:这个转身不是突然的。这跟我接触佛教文化20多年有关。一直以来,我就喜欢佛教文化,并且会在寺庙里参悟、创作。从2005年开始,我的创作正式转入这方面题材。为什么要选择罗汉呢?我们知道,菩萨、佛的衣着、动作、神态,甚至手势都已经完全固定,可供艺术发挥的空间不大。而罗汉,创作中加入一些变形、夸张,人们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罗汉和人最接近,可以很生活化。

  还有一点,我擅长水墨画,用水墨技法表现罗汉,可以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

  将呼吸、血液融入十八罗汉中

  记者:你笔下的罗汉,我看得很仔细。我有一个不十分准确的印象,你把我们经常说的“十八罗汉”来了个再营造,他们的外在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了,无论在人物的面部表情,还是刻画衣纹上,使不同的罗汉的个性更加突出,这种再营造,不仅来源于你深厚的绘画技法与技巧的好功底,也来源于你融入其中的感情、思想和追求。

  张伟:这次展出的120多幅作品,仅仅是我的罗汉创作一部分,有更多的、尺寸更大的作品,因为展览空间的问题没有带来。这么多的画作,回头来看,我有两个很深的感受,一个是,所有的作品都是一气呵成,稿子早已在我心中,这次展出的长达20米的长卷《朝圣图》,我只用了一周的时间,每天起来就画,连画10多个小时,中间没有出现任何的阻隔和差错;另外一个,所有的罗汉形象、造型,都是脑子中的自然流淌,没有参照任何资料。

  我自己认为,在水墨人物方面,能把线条运用得如此娴熟,我是满意的;此外,在艺术和佛教文化结合方面,我并非以画论画,而是将呼吸、血液融入其中,试图画出新的世界,这也是我满意的。

  希望到知名寺院巡展

  记者:我注意到,你这120多件作品中,有一些画是用陶瓷作为载体的,还有少量的瓷瓶。这也是你的艺术尝试吗?

  张伟:我没想过要在瓷器上作画,有一次无意中在景德镇做了下尝试,让我很震惊。你知道吗,瓷板画,你先是在泥土胚上画画,这时候是没有颜色的,然后经过一道道工序,从火炉里取出来,成了青花。这个创作充满了期待感,所以我做了很多瓷板画的尝试。

  记者:深圳的展览结束后,有没有更长远的打算?

  张伟:有,希望能在全国知名寺院里巡回展览,宣传中国画艺术、瓷器文化和佛教文化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