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马驹桥镇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

时间:2025年01月10日信息来源:焦点关注网北京频道 收藏此文 【字体:

【焦点关注网www.315-jdgz.com北京频道:鲁玉梅 王慧楠 白万省】1月8日,马驹桥镇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开业,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
北京市老龄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孙立国在致辞中表示,一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需要认清养老服务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难点、痛点。二要逐步推进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培育养老服务经营主体,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推动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晚年的幸福和尊严。三要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养老新模式,通过科技的力量让智能养老越来越走进养老工作,走进每一个老年家庭,让老年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通州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何凤红在致辞中表示,通州区常住人口达184.3万人,户籍人口为84.9万人。其中,户籍老年人口数量达22.6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已高达26.6%,这表明通州区已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来发展以居家为基础,不断加大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以社会为依托,不断加大社区养老服务阵地建设,全区已建立188家养老服务驿站,基本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以机构为支撑,持续强化养老机构建设,强化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目前通州区备案运营养老机构30家,区民政局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确保服务质量,指导监督养老机构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打造“一乡一特”、“驿联通”等项目,推动养老驿站健康发展。未来,通州区将继续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为养老机构运营进行指导和赋能,加大对养老工作的扶持力度,提升养老机构及服务人员的养老服务质量,开展丰富多样的老年人精神文体活动,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马驹桥镇副镇长冯波在致辞中表示,马驹桥镇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人两万多名,其中失能老年人1000多人。养老服务的旺盛需求是显而易见的。他向关心、帮助马驹桥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希望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将该项目做大做强,更好地造福全镇老年群体。
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马驹桥镇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
颐乐居创始人、董事长王慧楠表示,马驹桥镇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是颐乐居首个在市级、区级民政领导的支持下建成运营的区域养老中心,总面积1665平米。服务中心定位为“创新养老服务街乡综合体”,设置托养服务区、老年餐厅、老年学堂和娱乐活动区、医养服务区、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发挥颐乐居产业链优势,打造社区居家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以社群服务为依托,串连中心及家庭全场景服务,线下发展多种社群团体,组建了颐乐居艺术团,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据介绍,颐乐居成立于2008年,2014年登录北京股权交易所,成为第一批挂牌企业,主营业务以养老为主,包含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旅居养老等多项服务,建立了医康养智慧养老平台,提供远程医疗、远程康复、线上商城、陪诊就医、定制服务上门等等项目。颐乐居目前在北京有40多家社区养老驿站。
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马驹桥镇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
开业仪式上,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为现场老年朋友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此外,还邀请通州区老年协会带来书法展示,为群众送上新春祝福;设置义诊服务及菜品品鉴环节。
据介绍,服务中心融合国风美仑和燕保家园两个社区养老驿站,辐射周边富力尚悦居、珠江逸景等6个小区的老年群体,以社群服务为依托,串联中心及家庭全场景服务。党建引领方面,服务中心将链接周边多家党支部及志愿者团队,以“党建+服务”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大家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建设。同时,通过一老一小代际共融等特色活动,让青少年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传递爱心。
医养融合服务方面,将依托服务中心周边丰富的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主动健康管理、健康档案、中医养生、康复治疗、急救服务、绿色通道等服务项目,解决老年人就医最后100米问题。此外,以失能照护为专业特色,立足养老专业服务、居家服务等多项服务,打通“居家—社区—机构—医院”一体化服务链。
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实现了马驹桥镇从兜底到普惠,从康养到医养结合,从机构养老到社区、居家养老的转变。马驹桥镇将继续以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规范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做好“老有所养”的民生答卷。
(编辑:刘娜)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