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探索“兴业留人强党建”新路径——农民增收 企业盈利 产业发展
初冬时节,红河哈尼梯田开始灌水休养,周边热区的枇杷、沃柑大量上市,设施大棚里冬季蔬菜、葡萄、蓝莓长势正旺,从南到北各县(市)的山乡沃野,孕育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创新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在水果、蔬菜、花卉等11个重点产业领办成立了4499个合作社、297个强村公司,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企业、产业、就业“三业联动”,走出一条“兴业留人强党建”新路径,实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产业发展。
强基础 做活“土特产”
“没想到苹果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生活。”在“放眼皆石头、地无三尺平”的西北勒乡,蒙自市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杨海光正在果园里忙着进行采后管理。2006年以来,当地基层党组织带动当地一批“明白人、带头人”投身苹果种植,杨海光便是其中之一。
苹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后,通过采取党建搭台子、集体凑份子等5项措施,西北勒乡党委引导5个村集体组织联合成立蒙自市水润开发有限公司,派驻执行董事,引进职业经理人,开展苹果产销、供水服务等整体经营。今年全乡5.3万亩苹果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我们选派专人负责公司决策把关、风险调控,确保重大事项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西北勒乡党委书记羊正波表示,跨村的村集体公司成立以来,持续从种植端、加工端、销售端发力,完善了苹果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全方位提升西北勒苹果的市场竞争力。
“西北勒模式”的成功,为全州各地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紧盯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全州选拔任用754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充实到乡镇党政班子,1083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社(公司)理事长、董事长,3996名村“两委”成员与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119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牵头领办822个合作社,全面夯实领办工作的组织基础。
红河州制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公司)实施意见(试行)》,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领办、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等“5种领办模式+3种市场主体”领办套餐,深化“千员带万社”“青年创业兴乡”行动,推广“1+2+1”辅导员队伍结对服务模式,引导优秀青年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参与指导合作社发展运营,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遍地开花。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红河州着力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依法有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探索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闲置土地清理行动,开发信贷产品强化金融支撑,为合作社、强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就业 捧稳“金饭碗”
在领办合作社过程中,红河州各基层党组织坚持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作为领办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联农带农机制,释放就近就地就业潜力,探索出了蒙自市草坝镇“622”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弥勒市小河边村党群聚力共促“三产融合”、开远市卧龙米业社企合作让农民“种粮也能致富”等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金饭碗”。
走进泸西县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海洋”,小香葱地里,村民们拔葱、除泥、装袋,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立足国内单品种植面积最大香葱种植基地优势,当地由党组织牵头组建产业联盟,针对小香葱产业盲目扩张、劳动力无序输出等问题,引导建立“大户带散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联动产业链上89家企业、45个合作社、1083户种植大户、4000余户群众组成发展共同体,让小香葱发展成为大产业。
“产业联盟建立以来,我们在制定行业标准、降低种植成本、开拓市场等方面积极作为,实现了不符合产地准出的小香葱一律不入市、入市的小香葱皆可溯源,为打造中国小香葱第一品牌奠定基础。”泸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小香葱产业发展中企业招工难、群众务工难等问题,泸西县统筹整合资源建成“红邻里”就业服务中心,精准对接种植大户、劳务派遣组织和务工群众,直接带动本地5万余名群众户均增收近4万元,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创收15亿元。
在因地制宜选好富民产业的基础上,红河州各基层党组织着力在联市场、联农户上下功夫,通过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推行“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让群众抱团与企业一起搞生产、闯市场,实现企业、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多方合作共赢,全州实现高原特色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2701亿元,占全省的10.8%。
红河州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建立合作社异常经营目录,常态化开展服务指导、动态监测、示范创建等工作,采取规范管理提升一批、服务引导优化一批等“六个一批”行动,提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质效。2023年以来,全州共清理“空壳社”362个、成立新社493个,累计建成国家级示范社29个、省级示范社331个。
目前,全州合作社、强村公司覆盖了11个重点产业,13个县(市)形成以水果、蔬菜、奶业、中药材、花卉等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有效释放就地就近就业潜力,建水、弥勒、蒙自、开远、个旧、泸西等县(市)农村劳动力县内转移就业占比均达70%以上,全州实现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15.26万人。2023年,该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2元,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提升至16611元。
云南网记者 黄翘楚
(编辑:高峰)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谋服务同心相向 观胜
【焦点关注网www.315-jdgz.com北......
-
邢长民博士
邢长民,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博士......
-
北京疆农发商贸有限
北京疆农发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销......
-
广东佛山新时代文明
近日,广东佛山大镇社区新时代文......
-
邵阳宝庆山庄酒店管
邵阳宝庆山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