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供气生命线”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

时间:2024年10月30日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收藏此文 【字体:

2024年10月30日,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管道公司”)发布消息:陕京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大关。
陕京管道始建于1991年,30多年来,这条蜿蜒万里的能源“巨龙”,源源不断将清洁的天然气输送至京津冀等地区及沿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当之无愧的“首都供气生命线”,陕京管道为促进北京能源结构转型、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保供首都 助推城市能源绿色转型
自陕西省靖边县启程,千里东进,穿越黄土高原、吕梁和太行山区,横跨华北平原,陕京管道的建设发展历程,堪称中国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超级工程”,可以追溯到1991年。当时为治理大气污染并助力北京申奥,北京管道公司应运而生。1997年,陕京管道一线建成投产,成为我国第一条现代化天然气管道。从此,陕京管道在保障城市能源供应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北京管道公司已构建起以陕京一、二、三、四线及永唐秦、唐山LNG、大唐煤制气等为核心的陕京管道系统,形成五大进京通道和环京管网布局,管道总里程已超过5000公里,年输气能力达80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北京市95%以上的天然气供应。
从大气污染治理到北京申奥,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双奥”的绿色能源保障,从APEC会议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从国家各项重大会议到每年冬季天然气保供,北京管道公司始终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最前沿,保障天然气稳定可靠供应。
从陕京管道建成投产以来,天然气使用逐渐增加,在北京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显著提升。1997年,北京市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仅为0.5%,而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增至约35.8%。北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
“近年来,陕京管道供应的天然气在北京燃气集团天然气供应总量中占比超过60%。”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许彤表示,自1997年进京开始,陕京管道系统就已成为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冬季调峰供气保障通道。
在蓝天保卫战中,北京燃气集团大力发展天然气供应,积极参与“煤改气”项目,有效减少煤炭等燃料的使用,从而显著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2023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1天,比2013年增加95天,比2019年增加31天,优良天数比率74.2%。
陕京管道的绿色贡献不仅体现在环境改善上,更在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无论是厨房里的袅袅炊烟,还是浴室中的热水潺潺;无论是工厂里的机器轰鸣,还是道路上车辆的驰骋;无论是冬季的温暖供暖,还是天然气发电的清洁高效,天然气早已深度融入首都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
“以前烧煤的时候,家里到处都是煤灰,村子道路上全是灰,还有安全隐患。”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赵家场村党支部书记翟绍同回忆。现在换上天然气后,不用出炉灰,干净多了,省事又省心。整个村子环境都变好了,空气也更清新了。
“煤改气”后,天然气锅炉相比以前的煤炭锅炉,在北京热力海淀分公司双榆树供热服务中心主任石立新看来,感受同样非常深刻。天然气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燃烧所释放的污染物显著低于煤炭;其次,天然气锅炉的热效率普遍高于煤炭锅炉,可实现更经济的能源利用与运行成本的降低;再次,天然气锅炉还具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操作简便快捷,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实现更加精确的温度调控,让供暖和生产流程更稳定;最后,天然气供应体系相对稳固,其运输与储存过程安全且便捷,确保较高的运行可靠性。
天然气还驱动一台台燃气机组为城市提供清洁电能。京西热电替代原石景山热电厂燃煤机组,于2014年10月全部投入运营。北京京西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万军介绍,10年来京西热电消耗天然气达112亿标方,每年压减燃煤29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近500吨,消减幅度超过97%;减排氮氧化物1100吨,消减幅度近73%。
如今,陕京管道累计输气量更是达到7000亿立方米。天文数字背后,环保效益更为可观:它不仅替代了9.32亿吨标准煤的使用,还减少了10.24亿吨二氧化碳、3360万吨二氧化硫、5.08亿吨粉尘及84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
投身改革 擦亮服务品牌普惠民生
为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及国资国企改革决策部署,推动构建“X(多方上游)+1(国家管网集团)+X(多方下游)”油气市场体系,2019年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集团”)应运而生。油气“全国一张网”加速形成。
北京管道公司积极发挥“X+1+X”中间“1”的纽带作用,一体推进基础管理“一套体系、一个平台”,打出一套改革创新“组合拳”,大大提升管控效率、企业效益,有力保障安全运营。
北京管道公司供气范围覆盖陕、晋、蒙、京、津、冀。陕京管道投产以来,公司输配气系统一直占据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市场主导地位。自国家推进油气体制改革尤其是2021年4月正式划转到国家管网集团以来,公司加快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促进管输商品量增速年均10%以上,市场占有率和管线负荷率均正向增长,服务的上下游用户超过百家,托运商客户近60家,年度营收和利润水平创历史最佳,以首善工作标准在推动构建“X+1+X”市场体系上贡献陕京力量。
积极投身油气市场体系变革,北京管道公司敞开大门办网,以创新擦亮服务品牌,广泛联通上下游各方用户,全面激活市场活力,有效破解各方发展难题,天然气输量连创历史新高。2023年,北京管道公司管输商品量创下743亿立方米历史新高,增长率高达25.5%,一年内连续跨越600亿立方米、700亿立方米两大关口。
管道就如同输送天然气的“高速公路”。2024年1月,陕京管道安平分输站增输改造工程建成投产,中俄东线成功与陕京管网、冀宁线、鄂安沧线等国内重要输气干线实现互联互通,汇聚来自中亚、俄罗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各方的各种资源,以“七进十出”的强大功能成为国家管网集团枢纽站,日输气量达8500万立方米。这不仅保障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区的民生用气需求,而且提升了我国天然气储运的安全性和调度灵活性,“全国一张网”优势进一步彰显。
为上游找市场,为下游找资源,让用户少花钱、多创效、同发展,实现各方互利共赢。最近三年来,北京管道公司持续优化管输路径,降低社会用能成本逾20亿元,并传导至下游企业,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用气成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回馈社会,普惠民生。
冬季保供事关人民群众冷暖。在去年的天然气冬季保供中,北京管道公司向天津与河北的供气量连创历史极值。天津热力有限公司因价格原因出现资源紧张并向北京管道公司寻求帮助时,北京管道公司向其推荐“管网通”新产品,既有效满足其灵活存取气需求,又有助于解决资源时空错配问题,为企业降成本,也进一步惠及下游民生。
目前,陕京管道系统下载点133个,为沿线70多座城市和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带来绿色发展红利。
“双碳”战略加快推进,对能源行业提出更高要求。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特点与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管道输送作为氢能利用的关键环节,具有连续稳定、损耗低、风险小的显著优势。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河北鹿泉氢能管道(简称“鹿泉氢能管道”)——我国首条产供运销一体化氢能管道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前期工作。管道未来建成后,不仅将推动我国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赋能 打造管网数字智能标杆
由“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近年来伴随着北京管道公司加速推进发展方式转变,陕京管道的科技创新水平、生产运行能力、智慧管网建设等始终在向一流迈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能源的饭碗掌握在自己手里。陕京四线输气管道(简称“陕京四线”)2017年投产,是我国首条全国产压缩机组应用的天然气长输管道,为油气管道的国产化进程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压缩机组是管道输送行业的核心设备,设备复杂,技术含量高。但长期以来,压缩机组的关键备件要依赖进口,机组维保大修也要依赖国外厂商。关键设备国产化关乎国家能源保障安全。锚定这一目标,北京管道公司通过连续攻坚,实现压缩机核心部件国产化、维护保养自主化,并逐步推动机组自主大修。
从简单的调压阀、电动执行器自主维保,到压缩机组4K、8K自主保养和机组自主大修,北京管道公司持续扩展自主维保业务范围。自主维保的逐步推进,不仅大幅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及故障处理能力,而且通过集中力量对关键技术攻关,大大加速推进关键设备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
从2020年8月开始,北京管道公司瞄准关键症结攻关,通过翻译大量外文资料,收集整理详实的设备参数,解码控制逻辑系统。经过107天的连续奋战,推出全新的无量纲防喘振算法及速度控制,可实现单台机组为公司一次节省费用100多万元。
压缩机控制逻辑系统自主国产化升级改造的成功,使现有压缩机设备性能更优异,操作监控更直观,为国内同类机组改造升级提供极大参考价值,也为能源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典型样板。
管网运行的智能化升级,也迈出关键步伐。距北京400多公里,陕京四线托克托压气站的智能运行项目效果显著。该项目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海量现场数据的深度学习和修正,构建起一套高效的智能决策系统。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国家管网集团调控中心的指令,智能分析机组性能参数,并在短时间内给出最优运行建议。调控人员只需在调控中心输入简单参数,即可远程实现压气站的“智能运行”,整个过程既安全又高效。
智能运行情景下,压缩机组并网耗时大大缩短,从国际顶尖设备的225分钟缩至惊人的15分钟。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大幅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还为我国油气管网智能化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减少操作人员数量和降低运行成本,初步估算每年可为陕京四线节省数百万元的运行费用。安全生产方面,智控系统可实现毫秒级工况自适应调整及精准预测做出最优最快的决策,极大降低运行风险。
智能运行项目还将国产压缩机组自动化整体水平提升至85%以上;开发多项关键模型,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下一步人工智能在长输天然气管道系统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 用心用情守护能源动脉
心系人民安危冷暖,为人民美好生活而来。守护着沿线70多座城市、1.2亿人的人间烟火,北京管道公司干部员工几十年如一日,用一线坚守诠释“奉献陕京、保障首都”的初心和使命,用辛勤的付出为首都北京及沿线的能源安全保驾护航。
坚持“央企姓党”,北京管道公司推动大党建体系贯穿基层,抓基础、补短板、促提升,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持续擦亮“红色能源动脉党建品牌”。以党建为引领,公司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结合“建运维研”四大业务分别探索“党建联盟”“党旗飘扬在属地”“特种兵管理”“党员攻关组”等党建专业化模式,为筑牢首都能源“护城河”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守护能源动脉,向社会奉献温暖。每逢重大节假日,万家欢聚团圆时刻,却是北京管道公司干部员工更加忙碌的日子——他们仍坚守在生产运营一线,24小时不间断值守,加密巡检次数,确保天然气供应的安全稳定。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北京管道北京分公司辖区管道总长1008公里,最大日输气能力超过3亿立方米,承担着陕京管道“最后一公里”的平稳供气任务。每天,沿着上千公里的输气管道,闪现着一群平凡而伟大的管网人。他们穿梭在大山里,行走在河流旁,在那孤独的小站上与嘶嘶的气流声为伴,用行动书写着“守护一座城、温暖千万家”的诺言。
平日里默默坚守奉献,关键时刻,北京管道人更是挺身而出,坚决兑现“管网铁军,使命必达”承诺,彰显央企担当。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导致阀室被淹、露管、漂管——受灾管道和损坏程度为陕京管道运行以来较严重的一次。
面对严峻挑战,北京管道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动员基层党组织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15个党支部、百余名党员奔赴60余处风险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各受灾点24小时盯守,守好防汛“责任区”。
“路能断,输气不能断!”陕京管道北京段内90%以上的水毁发生在北京管道公司北京输油气分公司琉璃河作业区,约37公里管道遭受严重损坏。身为党员和复转军人的琉璃河作业区主任王立学第一时间组织一支10余人的抢险队伍投入抢险救援第一线。在断路、断网、断电大考中,作业区23名干部员工全员在岗,连续30天奋战在水毁一线,织牢管道“安全网”。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哪有危险就冲向哪里。用北京管道公司石家庄输油气分公司易县作业区副主任赵嘉程的话来说:“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管道。保障管道和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保运行、保安全、保民生,抢险与保供“双拳”发力,从2023年7月31日至8月23日,北京管道公司仅用23天,就圆满实现陕京管道灾后抢险、抢修与恢复生产运行任务。面对断路、断网、断水、断电的大考,天然气供应保障始终没有断,确保“输气一刻不能停、供气一刻不能断”。
管网铁军,使命必达。不只在此时,不只在此地。“保冬供、保冬奥”战役打响,在“输气动脉”堵塞抢险一线,北京管道公司内蒙古输油气分公司乌兰察布作业区的聂万鹏和同事们,冒着零下35℃的酷寒,奋战70多个日夜;在漆黑一片、寒风刺骨的崇礼山区,老党员、北京管道公司维抢修分公司延庆维抢修队焊工张伟,手握高温水蒸汽喷枪喷射管道冰堵点,全身上下挂满蒸汽凝结的冰渣却全然不顾……
北京管道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企业宗旨,公司先后完成北京奥运会、APEC会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的天然气保供任务,获得7次“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获得“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别荣誉奖”。2022年被国资委评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2023年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并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今天,立足“双碳”目标,对能源行业提出更高要求。北京管道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善华表示,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迎接新的挑战,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与交流,携手共进,共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中国贡献更多绿色动能,续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文/孙杰
(编辑:刘娜)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