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期间对孩子做好“灾难教育”

时间:2020年03月09日信息来源:湖北文明网 收藏此文 【字体:

一个3岁的孩子,在疫情刚发生时,哭喊着:“我就要出去玩,要跟病毒玩!”现在,妈妈问他出不出去,孩子的回答是“不出去,病毒很可怕”。这条短视频在网络平台播出后,点击率很高。有网友哈哈一笑,说孩子很可爱,也有网友担忧,孩子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如何把病毒的真相告诉孩子?如何让孩子在灾难中学习与思考?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春教授表示,面对疫情,家长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并指导和帮助孩子做好防护,然后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家庭环境、难得充裕的共同时间里利用危机事件对孩子做好启发、引导和教育。
 
  林春表示,面对病毒疫情传染的不确定性,焦虑和恐惧属于正常反应,从人类进化和个体生存的角度来看,焦虑和恐惧都有积极的适应意义——使人们迅速警觉,调动机体的能量,规避可能的风险。同时,引导孩子认识并接纳自己的紧张情绪,通过科学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学习的合理安排来规避风险,降低恐惧情绪。在孩子面前,家长不仅是教育者,也要做好观察者、陪伴者、示范者和引领者。战“疫”期间,家长还应该和孩子一起研究获取可靠信息的方法,学习自我防护的知识,利用危机事件强化生命教育,学习病毒和疾病的科学知识,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好奇心,启发孩子体会、认识人的社会性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心理学部许燕教授认为,灾难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科学应对灾难,积极面对灾难,提高对灾难的免疫力,培养转危为安的能力,这是孩子们需要得到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风暴和灾难来临时如何去面对,在实战中学会生存技能,学会应对方式。在疫情期间,要借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正确的防护方法,建立规范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孩子的心理免疫力。榜样学习也至关重要,前方阵营中,有医护人员的生死请战,警务人员的日夜守护,工人不分昼夜参建火神山医院等等。每一位英雄其实都出自于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要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身边人的善行义举,关注积极的社会元素。这场战役终会有结束之时,孩子会经历抗战全过程,从初期的恐慌,到有序应对,再到恢复常态。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也会成为孩子未来应对的策略,从而提升抗逆力与生存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侯志瑾教授表示,此次疫情从健康角度而言,对人类生命和生活是个威胁,而对亲子关系而言,却是个机会,可以有更多时间与空间来进行对话、互动和增进理解,只要把握得好,完全有可能拥有更融洽的关系。城里、乡下其实有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父母曾经都太忙,如今受疫情影响不得不在一起,父母就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观察孩子,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讲故事、做游戏、做家务。其次,对于留在家中的大学生,可以和家长有更多时间沟通交流,更容易相互理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编辑:刘翔)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