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人蔡锷与武冈结下不解之缘

时间:2019年06月12日信息来源:焦点关注网湖南频道 收藏此文 【字体:

【焦点关注网www.315-jdgz.com湖南频道讯 唐登永 萧泽曜 谢建军 康振国】邵阳自古人杰地灵,风华蔚起。胡曾咏史,道纯内丹,邹门舆地,车氏诗蒙,名留青史。慧眼魏源,军魂蔡锷,抗战国平,各领风骚。为传承、发扬邵阳武冈市的本土文化,近日,由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萧泽耀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史学著作——《都梁史漫说》正式跟读者见面,今天就让我们来品读“蔡锷在武冈的往事”。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小字虎儿,是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日(公元1882年12月18日)蔡锷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出生后第二年,即他一周岁由邵阳祖籍迁居原武冈州山门谋生(今洞口县山门镇),当时蔡父正陵率妻子,用箩筐挑着一子一女来山门。当时,蔡锷一家居住在青山铺,第二年搬迁至大坝上。公元1886年,蔡家又从大坝上迁往洪庙。蔡正陵初做裁缝,继做小贩,也曾教过私塾。蔡锷母亲在家,白天砍柴,磨豆腐,煮酒,卖饭;晚上则做针线活。蔡家居住的地方,路窄崎岖,行走不便。特别是阴雨黑夜,行路更为艰难。为解决路人行走之难,蔡母常常搓草绳作“脚码子”,挂在门边,供路人取用,不收分文。又将杉木皮晒干,扎成小把,晚上在门前放置笼火和杉木皮小把,供夜行者取燃火把照路。蔡家卖饭,客人如果饭钱不够的,少一些也就算了;没带饭钱的,可以赊欠,还来就收下,不还的,也不去追问。远近乡邻,都说蔡母贤慧之人。
    蔡正陵曾与山门秀才刘辉阁结为好友,幼年蔡锷常随父亲去刘家玩。刘辉阁见蔡锷智慧超群,甚为喜爱,就留蔡锷在刘家私塾伴读。后来刘辉阁又将侄女刘新英许配给蔡锷。蔡锷在山门读书时,博览群书,其读过之书,均能背诵如流;同时,咏诗作联,开口即成,遣词典雅,寓意深刻。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蔡锷与他人诗文对仗的故事。蔡锷13岁时,其父带他赴宝庆府应考,主考官湖南学政见蔡锷年龄小,出联曰:“邵阳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随即应对:“孔门弟子三千众,数回领先。”主考大喜,将蔡锷叫到面前,给了一张两寸见方的纸,令其写一万个字。蔡锷略一凝神,提笔往那一小块纸上写:“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主考高声赞叹:“此神童也!”于是,蔡锷以神童补县秀才。
    蔡锷从启蒙读书到留学日本,他的学费、路费,都是刘辉阁为其承担,他也信守婚约。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冬,22岁的蔡锷自日本学成归国,回山门探亲,履行婚约。当年刘辉阁许婚的是刘藜阁的长女刘长姑,而不是次女刘新英。刘新英自小死了母亲张氏,不得继母宁氏的欢心,就由叔父刘辉阁夫妇抚养,爱如亲生。蔡锷归来履行婚约时,刘长姑已是30岁的人,这让她不愿嫁给蔡锷,而此时的刘新英还是位20岁的姑娘,她不满姐姐的门户之见,在花轿临门时,刘新英代替姐姐嫁给了蔡锷。蔡锷认为刘新英此举,既侠且贞,于是给她改名为“侠贞”。就这样,刘侠贞上演了一幕“妹替姐嫁”的喜剧。

 

(编辑:王霞)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