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方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深圳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内蒙古 黑龙江
  频 道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福建 港澳台 安徽
编辑部留言、投稿邮箱: Email:jdgz315bjb@163.com
新闻网页图片视频
 

山东非遗进校园探索多方共赢

时间:2018年02月06日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收藏此文 【字体:

非遗进校园能带给学校和学生什么?对传承人、保护单位有多大意义?这是相关单位策划非遗进校园活动时始终考虑的问题。最近几年,山东部分地区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探索形成非遗进校园多方共赢的局面。

  多地活动成常态化

  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等地走访发现,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各地非遗保护机构或个人非常注重与大中小学的合作,非遗进校园活动普遍已持续多年。

  今年2月至3月,德州市在全市集中开展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非遗进校园”活动。其间,当地共举办活动40场次,参与学生超4万人。根据往年探索的经验,德州市今年开始正式确定非遗进校园“讲、演、教”的模式。

  德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杨杰介绍,“讲”即室内讲,讲述非遗知识。如在宁津县大柳镇明德学校,宁津县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将与大柳镇有关的地名传说、特色名吃大柳面等的起源和传承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了解自己家乡动人的传说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演”是室外演,德州市各县市区通过表演杂技、京剧、弹鼓舞等传统节目,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在当地的起源、发展以及传承现状。“教”就是聘请剪纸、跑驴、杂技、黑陶等传承人亲手教孩子们这些项目的制作技艺,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聊城市东昌府区非遗教育传习基地,固定每周三邀请不同学校的孩子,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画葫芦、印年画、玩澄泥等系列独具民俗特色的活动,让不少孩子对传习基地流连忘返。为深化学生对非遗项目的了解,东昌府区非遗教育传习基地还编制了多本非遗教材,联合学校将非遗课程设置为学生自选课程,并制定评比标准,学生制作的非遗作品在每学期末进行结业展示。

  效能获多方点赞

  青岛滨海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宇表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不仅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信心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源泉。青年学生参与保护非遗的程度影响着非遗未来的命运,大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应担负起保护非遗的责任,积极参与到保护的行列当中。

  对非遗进校园持积极评价的学校负责人,不只张宇一位。

  3月下旬,山东省吕剧院组织经典吕剧走进济南市历城二中,现场气氛热烈。历城二中教导处副主任李正华说,作为山东本土代表性的非遗戏曲,吕剧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比纯粹而空洞的说教更有意义。比如吕剧《砖头记》弘扬的孝道精神、《姊妹易嫁》对于嫌贫爱富的鞭挞,都弘扬着真善美,对学生的思想是一种洗礼。

  如果说校方更看重非遗进校园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保护单位或传承人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考虑。

  近年来,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与当地多所小学开展合作,义务组织非遗进校园。该中心主任侯彦丽表示,对保护单位而言,非遗进校园的最大意义是拓宽传承阵地。“传统戏曲也好,传统工艺也罢,目前都或多或少面临失传的危机。非遗进校园也许培养不出传承人,但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受众,为非遗项目今后的生存奠定受众基础。”

  好事办好需有前提

  山东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姜慧表示,目前,可喜的变化是,山东各地的非遗进校园正摆脱以往“几张展板、几件面人”的情况。“越来越多的非遗保护机构开始重视与学校的联合,包括以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让孩子们参与互动,甚至编写教材等方式,推动非遗在校园‘扎根开花’。”

  “在学校参加完泥塑的活动,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要去买彩泥黏土,说明他对这个活动兴趣很大。”曾参与过学校非遗体验课程的潍坊市学生家长李传文认为,学校常规性地设立非遗体验活动,对孩子了解本地历史文化具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感性认知。

  多方认可的背景下,也有部分学校、保护单位负责人对非遗进校园的现状、困难及今后的发展表达了一些看法。

  济宁市某县文化馆负责人认为,如今一些非遗保护单位注重开展阵地服务,即在馆内组织活动,不愿到学校。“这既有文化、教育部门缺乏协调机制的问题,也有经费不足的困难。”这位负责人表示,传承人进校园势必面临人员、交通等问题,偶尔一两次可以,长期开展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如果邀请孩子到保护单位体验,学校又会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缺乏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有学校老师认为,应该增强对非遗进校园的内容筛选,包括哪些项目可以进,如何有效鉴定项目内容等。同时,部分学校负责人还建议,非遗保护单位应增强活动针对性,系统谋划,邀请专家研究开设专门针对孩子的非遗教学、体验课程,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进校园”。

(编辑:刘娜)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