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发泄怒气

时间:2014年09月27日信息来源:中国家政网 收藏此文 【字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要接触称为“怒气”的情感。有时我们自己在默默感受怒气;有时完全表露出来;有时我们看着别人发怒;有时我们自己成为别人发怒的对象。当自己的内心有一股怒气时,是要忍气吞声呢,还是毫不隐藏地全部表现出来呢?

 

怒气,不能说是一种好的情感,但也不能说是一种必须忍耐的不好的情感。当怒气作为一种能量,赋予孩子动力时,可以说它是好的;但是当它表现为耍赖、大发雷霆或欺负弱小者的攻击状态时,却是需要改正的不好情感。

 

很多家长和保姆都无条件地认为发火是不好的,所以,觉得孩子不应该发火。事实上,管教发怒的孩子是一件很难堪、很为难的事情。孩子发怒时,如果家长怒气冲冲地说“别发火”,那么,虽然当时可能有一定效果,却绝不是明智的态度。孩子用“怒气”表露自己的情感,是孩子所感受到的真实的情感,如果强行压制它,就如同压制情感自身。孩子发怒时,明智的家长应该接受孩子的“怒气”,但是要教孩子释放“怒气”的适当方法。

 

也就是,要引导孩子不采取攻击性的、破坏性的方法表露“怒气” ’ 而要采取有利于自身的建设性的方法表达。

 

孩子为什么会发怒呢?“怒气”是来自外界或内在的刺激而产生的兴奋状态。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或者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都会用“怒气”表达情感。害怕受到伤害而极力躲避时,作为一种防御手段,也会以发怒表现情感;被别人轻视或者想和同龄人玩却遭到拒绝,也会因受到伤害而发怒。

 

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尊心的孩子,更容易发怒。小朋友取笑他、挖苦他,和他开个玩笑或者叫外号,孩子也会发怒。懂得维护自尊心的孩子,也极易发怒。受到朋友欺负或者受到家长、长辈体罚,感到孤独或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感到不安或想依靠家长却得不到支持时,孩子都会发怒。

 

引发孩子“怒气”的理由很多。只根据可视的、外在的现象而指责或漠视孩子,都是不可以的。从表面上看孩子只是生气而已,但内心可能充满了悲伤或忧愁。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感,并尊重孩子。这是不容置疑的。

 

孩子生气时,往往做出怎样的举动?怒目斜视,紧蹙眉头,或者哭泣、嘟囔。表现出拒绝上幼儿园或学校,不愿意跑腿,乱写乱画等非攻击 性行为。表现出打、骂、扔、喊等攻击性行为。表现出面无表情、静坐等被动行为。

 

“怒气”是挫折感产生的一时的情感状态,没必要想得太严重。如果根据孩子的发怒理由,准确而迅速地把握孩子当时状况,就可以减少孩子日后发怒的次数。但是,一定要控制孩子伤害他人或破坏物件等攻击性行为。

 

保姆说,家长的干预是出于更好地保护孩子。家长应该铭记:管教发火的孩子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保护、稳定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释放怒气的方法有很多种。家长和老师要告诉孩子,除了发怒之外,释放怒气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同时,还要明确表示家长能接受孩子的怒气。家长要时刻谨记,惩罚孩子并不是目的,也不是最有效的手段。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的同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家长要自行进行平息怒气的训练,生气时,可在心里数十个数或者做深呼吸。看到家长平息怒气的调节方法,孩子也会模仿家长。

 

明确告诉孩子,允许和不允许怒气之间的区别,并及时指导孩子。家长可以允许孩子用乱写乱画、听快节奏音乐、跺脚、给朋友 打电话聊天等方式发泄怒气。但是要严厉禁止孩子说粗俗语言或做 出无礼举动,尤其要禁止孩子打人、乱摔玩具或无理耍赖等行为。

 

保持理智,冷静地处理问题。就算孩子对家长大发雷霆,家长也要保持理智。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便如此,只要家长努力,就不是不可能的。孩子发火或谩骂时,家长要保持理智,冷静地处理问题,而不能和孩子一起发火。

 

不要使用命令口吻。孩子因生气而扔积木时,家长不要大喊大叫发脾气。家长不妨 这么说:“不要扔积木,万一伤着你怎么办?积木是用来盖房子的,咱们一起来盖房子好吗?”稳住孩子的情绪之后,通过一起玩游戏 或谈话逐渐了解孩子发怒的原因。

 

抓紧引导。孩子生气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做“电梯游戏”。“电梯游戏”,是指把生气的程度比做10层电梯,并从最顶层开始往下数,如“10层、9层、8层……1层”。随着电梯层的减少,孩子会慢慢感到怒气逐渐平息,当电梯数到达1层时,孩子的怒气也就基本平息了。

 

让孩子多活动。活动活动身体,有助于孩子把积压在心底的某种感情,如愤怒、伤心、敌对等情绪发泄出去,或把处于兴奋或激动状态的情绪平息下去。

(编辑:黄文)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